中国文明网】 |【河北文明网】 | 【设为首页
廊坊文明网 > 志愿者
文安左各庄爱心周转屋志愿者献爱心 没有休止符
发表时间:2017-02-20   来源:廊坊文明网

  一次慰问活动,她萌发了成立爱心周转屋的想法

  张金艳,1971年出生在左各庄镇中新村。随着镇上胶合板产业不断发展,1999年,她和丈夫井山坡开了一个小配货站。几年来,夫妻俩早起贪黑地工作,生意越做越红火。如果不是经常跟车友自驾游,张金艳以为自己今后的人生就是一直不停地挣钱,不问世事。

  “在自驾游中,我经常看到一些贫困地区的人们,他们的生活状态很差,特别是孩子,穿得又破又脏,饭菜很粗糙,更别说上学了,我特别心疼,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保定。”走出左各庄镇的繁华和富裕,一次次看到社会上的另一面,张金艳的内心不断被撞击着。

  2015年底的一天,左各庄镇又组织30多名爱心人士慰问涞源县、易县的8个贫困户,送去了米、面、油和现金。从早上4点到晚上6点,在崎岖的山道上张金艳一直都在叹气。

  在讲述中,张金艳依然止不住地流眼泪,她说:“有一家,哥哥打了一辈子光棍,60多岁,患有半身不遂,瘫痪在床10多年了,平时都是弟弟照顾他,弟媳身体也不好,一家子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房子是上个世纪50年代盖的,窗户没有玻璃,是纸糊的,我们去的时候发现还漏着风,吃的是玉米面糊糊,取暖方式是用柴禾烧炕,烧到一半后再把炭火掏出来放到屋内的铁盆里。他们靠务农维持生计,因为土地都在半山坡上,种的庄稼也是稀稀拉拉的。还有一位聋哑人,40多岁,我们敲他家门的时候,他不敢开门。山区太闭塞,他没见过这么多人。后来,经过一位老乡的介绍,他才敢打开门。我们离开的时候,他送给我们很多桃、核桃,用手不停地比划着感谢,还追着车走了很远。他一辈子守着山过日子,生活环境比左各庄最贫穷的人家还要穷,你根本想象不到,我们看着别提多难受了……”

  回到左各庄镇,张金艳的心久久不能平息。她和镇上其他爱心志愿者一合计,决定成立一个爱心团队。于是,她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这一消息,没过多久,就有10多个人加入了她的队伍。2015年12月18日,左各庄爱心周转屋正式成立。“爱心周转,就是把别人不用的衣物或生活用品周转到有需要的人手中。这样不仅避免了浪费,无形中拉动更多人成为爱心奉献者。我们的工作就是将这些爱心收集起来,然后传递下去。”张金艳解释说。

  活动不断深入,她感恩社会上的好心人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更何况是做公益。在采访中,对于成立爱心周转屋初期的辛苦运作,张金艳表示已经记不清了,而她说的最多的,是他人对自己的帮助、认可和无私奉献。

  “爱心周转屋成立后,不少志愿者报名参加,有我的朋友、同乡,也有与我素不相识的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务工人员、个体户、大老板、公务员,最年长的50多岁,最年轻的20岁出头。大家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如果有居民想周转衣物,就打电话联系志愿者。大家总是第一时间赶到,把衣服收集起来,从来不抱怨耽误个人的休息或工作时间。他们心里都有一股热情劲,推动着我勇敢地往前走。你看,她是‘元老级队员’,叫张红华,她是会计,他是运衣服的司机……”张金艳指着人群中忙碌的身影向记者介绍。

  “爱心周转屋的‘大本营’也是好心人无偿租给我们的。”张金艳感慨地说。活动一开始,所有收集到的衣物都放在了她家,渐渐地,东西越来越多,她家都放不下了。于是,张金艳开始寻找闲置的房屋。一个月后,一个叫刘英的人主动联系她。“她常年在廊坊市区生活,就把镇上一个小门脸免费给我们作为活动室和库房用。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帮助。”

  “我参加了好几次活动,也挑走了不少件衣服,一开始,我有些抹不开面儿,到现在,我想通了,这算是发扬国家勤俭节约的美德。”在活动中,一位65岁的老人对记者说。此时,在广场上,不停地有居民挑来选去,志愿者们也不停地从车上装卸编织袋,分发衣物。

  “人越多我越高兴。”张金艳笑着说。她介绍,第一次组织活动时,十里八村的居民们积极响应,一共捐出了100多袋衣物。为了方便领取,她规定了每个月一个固定的日子,统一摆放出来,供大家挑选。其他日子里,由志愿者负责收集衣物。最令张金艳感动的是,有人还大老远地开车把衣服送过来。现在,每个月,志愿者们都要发放40至70袋衣物。

  “左各庄镇有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平时他们比较节约,舍不得吃穿,这些衣服能给他们省点钱。此外,我还发现,人们除了给自己挑衣服,还给家里的亲人挑,通过邮局打包寄回家。这是一个好现象,无形中帮我们把爱心寄到了更远、更有需要的地方。”张金艳的这个发现令她有了更深的考虑,她开始扩大周转的范围,除了衣服,还收集家电、玩具,让更多闲置的物品流动起来。“闲置的物品只要放在我这,我保准能给周转出去。”

  一次次爱心行动,改变了一些人

  镜头下,几个孩子站在如诗如画的南国,手里拿着文具和衣服,笑得很开心,这是爱心周转屋微信群里的一张照片,孩子们那灿烂的笑容,成了每个志愿者疲惫时的能量之泉。爱心周转屋的活动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不仅包括被帮助的人,还有参与活动的志愿者。

  张继会,今年48岁,老席淀村人,与张金艳很早相识,于2016年春加入爱心周转屋。“我的整个家庭都是爱心的受益者。”张继会的一句话令记者很诧异。停顿了一下,他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我干过很多职业,打过工,开过小厂子,挣了不少钱,但年轻时,我染上了赌博,先后输了200多万,好几次闹得倾家荡产,家人受的伤害也很大,孩子都留下阴影了,老人也总担惊受怕,妻子和老人关系也不大融洽。我来到爱心周转屋后,跟这么多正能量的人一起干事。好事干多了,就没有时间干坏事了。现在,我至少有快一年没有摸牌了。曾经我是一个赌徒,如今我觉得自己还有点用,只要有活动,我就积极参加。白天,我在周转屋忙活,晚上,我做点中介工作,日子很充实。”张继会说,生活重新开始后,他的家人对他的变化很高兴,生活恢复到了往日的温馨。在他的带动下,妻子也加入了进来。

  “我的妻子没什么文化,成为志愿者后,她说过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我不再跟妈较真了,现在,咱们给那么多不认识的人献爱心,我跟自己的老人还较什么真呢?’我们夫妻俩的思想都进步了!今后,我会继续努力,用爱心弥补之前的过错。”张继会认真地说。

  “我在这里还有‘工资’哩!”说话的是王洪富老人。他是福新村人,平时身体状况不好,干不了力气活。张金艳考虑到他的情况,就安排他照看爱心周转屋。从2017年起,她还自掏腰包,每天给老人50元钱作为工资。王洪富就成了这支队伍里第一个拿“工资”的人。对此,张金艳解释说:“爱心没有高低贵贱多少之分,老人想加入我们,我不能拒绝,但又不忍让他劳累,于是,我就给他找了一个轻松的工作,也能在经济上帮助他一下。”

  为爱再出发,周转永不停

  几面鲜红耀眼的锦旗,挂在爱心周转屋的墙上,每一面都写满了感谢和祝福,张金艳一边介绍,一边向记者讲述其中的故事。随着队伍规模越来越大,他们不仅开展周转活动,还组织了几次慰问活动,看望了周边的贫困生和贫困户,还为当地一位烧伤病人献血……

  一年多以来,看到妻子的忙碌,丈夫井山坡也成为了志愿者,为团队跑前跑后,这令张金艳很欣慰。“他从不反对我做的任何决定,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家里有孩子和老人,还有配货站,这些事都压在他肩上,作为妻子、母亲、儿媳,我不怎么顾家,很不称职。”张金艳说完,吐了一下舌头,显得很不好意思。自从井山坡加入进来后,店里的生意或多或少受到了一些影响,有时他们忘接两个电话,就少了几百块钱的订单。像这样的情况,其他有工作的志愿者也会遇到,但大家不后悔。“有人说我累,我确实也很累,一年来,我不像别的妇女那样打牌、逛街、看电视,很少休息,就连家务也没时间做。做公益事业很有意义,每个月农历二十一,是我最快乐的日子,这种快乐,金钱是买不来的。”

  迎来了新的一年,张金艳有了新的压力和挑战,她坦言,发放衣物容易,但筹集爱心善款困难,目前团队保管的善款都是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捐赠的,她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支持,把爱传递给更多人。对于想加入团队的志愿者,她表示,自己没有考核标准,只要有爱心,只要积极参加活动,她就热烈欢迎。在未来,周转的物品不会停止,爱心也不会停止。

  据统计,自2015年12月成立以来,左各庄爱心周转屋共筹集生活用品近70吨,其中衣物3万多件,受到了社(会的好评,志愿者遍布左各庄镇周边30多个村,达400余人。(武香君 张霞)

责任编辑:黎光
相关报道

主题活动

微信|微博|网友互动

发送邮件: lfwmb2010@163.com
在线交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河北省廊坊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