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河北文明网】 | 【设为首页
廊坊文明网 > 志愿者
[河北] 固安县马庄镇杜西武:奉献大爱 义务助人40载
发表时间:2015-08-31   来源:廊坊文明网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但连续40多年甚至一辈子做好事,乐于奉献,这算得上难能可贵了,固安县马庄镇的杜西武就是这么一位奉献大爱之人。

  40余年义务帮人理发 用坏20把推子

  今年66岁的杜西武,是一名退休教师,家住固安县马庄镇中学附近。说是家,除了一些生活用品在里屋,从门口到外屋看上去却更像是一个活动中心。门口的椅子是给来理发的人准备的,旁边的几张有些破旧的沙发是为了晚上秧歌队表演间隙供大家休息的。进屋就能看到鼓、锣、音箱等放在显眼的位置,这就是杜西武的家。

  40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杜西武对理发产生了兴趣,还四处到理发店“偷艺”。理发技艺学成后,便开始免费给街坊邻居剪发。后来知道杜西武会理发而且不收费的人越来越多,他干脆就在家门口摆上一张椅子,手动推子、电动推子、刮胡刀他那一应俱全,只要有需要他就义务帮忙。

  除了常用的推子外,杜西武还有一把特殊的推子,这把推子只给固定的对象使用,那就是去世的人。很多家庭有人去世后都希望能够给逝者理理发,这样的活一般理发店都不接,但是杜西武却是有求必应。他说:“虽然我平时是个胆小的人,但在别人需要我的时候,我壮起胆来也要帮一帮。”

  40多年,杜西武为数不清的人理过发,光是手动推子就用坏了10多把,电动推子也用坏了6、7把。在他家门前,每天都放着一个“百宝箱”,里面有理发工具、便民维修工具、针线包、娱乐用的象棋等,旁边有供人休息的桌椅和喝水用的水杯。在他看来,这些都是为民服务的“资本”,更是他倾注爱心和奉献的快乐港湾。

  退休后 义务维护学校治安 保护学生

  1975年,杜西武在本村小学当了一名代课教师。1978年,县教育局招中学教师他被录用,分配到牛驼社中教数学。1981年,杜西武考入廊坊教育学院物理专业,离职学习二年,毕业后到马庄镇中学任教。

  几十年教育实践中,他敬业、精业、勤奋,教书育人,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从1984年开始,每个节假日,杜西武都不得休息,他教过的不少学生、邻里乡亲的孩子纷纷前来求教。为了方便指导教育,他在家里办起了义务辅导班,每天晚上给学生补课。刚开始时,只有几个学生,后来孩子们闻讯而来,最多时学生达到20多名。晚上给学生补课时,有时赶上停电,他就买来汽灯坚持辅导。经过他的精心辅导,每个学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学生和家长都很满意。

  2008年,退休后的杜西武,还时刻牵挂着他工作过的学校和学生们的安全,主动要求担任学校安全员。在维护学校治安的日子里,杜西武几次不顾生命危险,保护学生。

  2010年冬季的一天下午,正是学校的上课时间,杜西武在家中看到校门口停了2辆轿车,从车上下来6、7个20岁左右的男子,一个个都是情绪激动。他觉得情况不对,马上来到学校门口,用身体挡住其中带头的那个人。原来,他们是要来学校打架的,原因就是其中一个人的妹妹和同学发生口角了。杜西武了解情况后,对这一群人进行了劝阻,最后在杜西武的努力下,避免了一起打架事件。

  杜西武对学生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不少学生上学骑自行车,偶尔会遇到车胎被扎或者车胎亏气、掉车链的情况,这时候他都会伸出援手,义务帮他们把车修好,让他们能够安全回家。

  晚年发挥余热 成立老年秧歌队

  杜西武的两个儿子都已成家,目前都在廊坊市区生活。孩子们多次想把父母接到市里一起生活,享受天伦之乐。但是他却说:“那么多人都需要我,在这我觉得生活更有价值,更快乐幸福。”

  2013年6月,杜西武捡来了一个鼓,用方凳当鼓架,用废旧的台球杆当鼓槌,再有别人家的锣和一个音箱就组成了一个锣鼓队,为前来娱乐健身的人服务。后来在他的组织下,又成立了秧歌队。现在杜西武的秧歌队已经有20多人了,有一些老人身患疾病,不能正常锻炼,也要坚持来参与活动,因为大家凑在一起特开心。

  说到以后的日子,杜西武说:“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一直坚持下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让大家开心。”

  杜西武家有80多岁的老母亲,为了工作和事业,他没有和老人住在一起,但他每天上下午两次到老人身旁伺候,陪老人说话聊天,逗老人开心,只要老人提出需要,他都尽量满足,为母亲晚年生活增添了许多快乐。(赵然)

责任编辑:黎光
相关报道

主题活动

微信|微博|网友互动

发送邮件: lfwmb2010@163.com
在线交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河北省廊坊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