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河北文明网】 | 【设为首页
廊坊文明网 > 成长课堂
霸州:胜芳这些孩子开心过暑假 快乐学非遗
发表时间:2018-08-29   来源:廊坊都市报

  霸州胜芳位于京、津、保三角地区,依淀泊之利,凭水路通衢之便,兴商富民,发展到清末民初已是直隶六大重镇之一,商业非常繁荣,被誉为冀中商都。正是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加上近距京师和民间传统风情等影响,孕育了胜芳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形式。

  在胜芳民俗文化中,胜芳花会最为著名。胜芳花会兴于明朝,在晚清时期达到最盛,某些历史原因导致衰落,后又逐渐恢复。近年来,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现在的花会再也无法达到鼎盛时期的状态。但是,义务教学的传统在胜芳镇沿袭了下来。其中以传统音乐胜芳南音乐会和传统武术胜芳泉乐会为代表,依旧秉承旧制。

  “要想学习传统音乐,一定要先记住这几个字,上、尺、工、凡、六、五、一,这叫工尺谱,是咱们中国传统的乐谱记法之一。”一位年轻的师傅向孩子们介绍。在胜芳镇向阳街,每到周末和寒暑假的晚上,胜芳南音乐会的院子里都会传出悠悠的古乐声。以往练习传统音乐的多是一群上年纪的老人,但是这时这里却是一群十岁左右的孩子。

  胜芳南音乐会是首批被列入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的传统音乐会,它拥有悠久的历史、高超的演奏技巧、较为理想的传承。会社里现存清末笙、管、大鼓、茶挑、牛角灯等老物件,最具历史价值的是会中至今保留着两本誊抄于民国十三年的老工尺谱谱本,内存四十八支大小曲牌,保留下大量的中国古乐。

  为了让孩子们免费认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会社里的年轻人在经过老师傅们的同意后开始招收学生,义务教学。

  在会社的老屋子里,一个年轻人带着20个孩子在认真练习。这群孩子中最小的9岁,最大的也不过13岁。这些孩子有的吹管,有的捧笙,有的打铙,有的在师傅的引导下吹奏着优美的古音乐。在教孩子的师傅名叫杨梦喜,也是自幼学习传统笙管乐。为了让技艺继续传承下去,同时也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他走上了义务教授音乐的道路。

  “现在来学习的孩子有两批,共20人左右,有去年来学习的,还有今年刚来的。我们学习的时间一般都在每周五、周六和寒暑假的晚上,从晚上7点到9点。”今年23岁的杨梦喜已经坚持了两年多。

  “孩子们在学习之前并不了解传统乐器,要从最基本的教起。会里学习的传统曲牌不是五线谱,而是中国传统的工尺谱。”杨梦喜给记者展示了他让孩子们抄录的曲谱,上面只有上、尺、工、凡、六、五、一等汉字,再无其他内容。据他介绍,这是中国传统的曲谱,难学易忘。教授孩子们的时候,先让孩子们练习摸笙眼,熟悉乐器,然后让孩子们抄录曲谱,之后在师傅的带领下念谱背谱,最后才能抱起笙进行吹奏。

  在现代化大潮冲击之下,胜芳镇的一些传统技艺已经不复存在,泉乐会的发展也举步维艰。为了传统技艺的传承,会里的师父们每天晚上都会到会里教授孩子们,几乎全年无休。

  泉乐会负责人姚彬介绍,现在泉乐会教授孩子们沿袭旧时传统,依然是义务教学。为了适应现在孩子们上学和师父们上班的时间,会里的教学时间都定在晚上。

  “会里现在日常训练的孩子有40多人,最小的五六岁,大的孩子能到十七八。由于年龄和身体之间的差异,我们还会对孩子进行个别指导。”泉乐会的教练蔡新说。为了使花会更好地传承下去,作为货车司机的他几乎每天都会在下班之后来到会里进行教学。

  “有人就有一切,只要孩子们肯学,会里能克服一切困难,我们现在的目标就是使泉乐会的发展不夹杂任何商业化,做原汁原味的,本乡本土的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暑期带着孩子们练习武术,一方面能规范孩子们暑假的作息,另一方面也使孩子们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传承传统技艺。”姚彬说。(杨锦乐)

责任编辑:黎光
相关报道

主题活动

微信|微博|网友互动

发送邮件: lfwmb2010@163.com
在线交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河北省廊坊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