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河北文明网】 | 【设为首页
廊坊文明网 > 2021年七夕
心灵手巧 日子美好
发表时间:2021-08-20   来源:廊坊文明网

  七夕节起源于上古时期,普及于西汉,至宋代达到鼎盛。这一天,女子聚在一起,盛装打扮,出门聚会游玩,搞各种“乞巧”“斗巧”活动,祈祷心灵手巧。2006年,七夕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家住廊坊市区瑞河兰乔小区的白女士每年组织“巧手话七夕”活动,今年因为疫情,她把活动搬到线上,有织布、刺绣等环节。“尝试在网上举办七夕节活动,既配合防疫,也能满足孩子了解传统文化的愿望。”白女士说。主办方预设了七夕节流传下来的穿针引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晒书、晒衣等活动。

  时下,与白女士一样,喜爱传统文化,寻根传统文化的人越来越多。

  女红界的“比武打擂”

  七夕节属于女性,尤其属于年轻女性,特别是未婚少女。按照传统,节日来临前夕,首先要搭建“乞巧楼”。富贵人家会在自家庭院中用竹竿、木杆、草席、丝绸等搭建一座二层的乞巧楼。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宫中的乞巧楼全部用彩锦围覆,高达百尺,楼上可以同时容纳几十位宫女。另一种流行的做法是将楼阁或者露台用灯笼、彩带、鲜花等加以装饰,使之在节日当夜化身成乞巧楼。一般人家没有如此铺张的财力,便在庭院内搭设一座大棚,张灯结彩,摆设香案,供设织女、牛郎的小神像或者挂画,摆上各种祭品,作为女子们举办“巧节会”的场所。

  主人家要设下丰盛的宴席,热情款待请来的客人。大家移师到乞巧楼中祭拜牛郎织女双星,祈求织女分赠一份巧慧给自己。接下来,开展高难度游戏——月下穿针。比赛时,参赛的女伴们按照约定的规则,把色彩不同的丝线一一穿入针孔之内,最快速度完成者即为优胜。

  在月光下,难以靠目力来穿针,凭的是日常女红劳作中培养起来的灵敏手感,于光影朦胧里,依靠手指对于针与线的熟悉来完成。她们在月下穿针的竞赛游戏,相当于现代战士蒙起双眼拆卸枪支的训练。也就是说,传统的闺中人个个是女红领域特种兵。

  各地习俗五花八门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的风俗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吃到包钱的水饺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湖南湘潭地区《攸县志》记载:“七月初七,妇女采柏叶、桃枝,煎汤沐发。”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还流行采集露水的习俗,认为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在今日浙江杭州、宁波、温州等地,七夕节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 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忠贞不渝的爱情。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的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在福建,七夕节女子们斋戒沐浴后,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女人们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爱情的。玩一种卜巧的游戏,即用卜具问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

  台湾七夕拜七娘妈之外,也另备小碗油饭到房中拜“床母”。“床母”,是儿童的保护神,七月初七是“床母”的生日,要在家中儿童睡床边拜“床母”。供品包括:油饭、鸡酒(或麻油鸡),焚烧“四方金”和“床母衣”等。(记者 贾树敏)

责任编辑:黎光
相关报道

主题活动

微信|微博|网友互动

发送邮件: lfwmb2010@163.com
在线交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河北省廊坊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