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河北文明网】 | 【设为首页
廊坊文明网 > 高端媒体看廊坊
永清:春日插柳习俗 延续数百年
发表时间:2018-03-19   来源:廊坊文明网

  早春时节,万物蓬勃,正是植树的好日子。从古至今,人们都不忘在这个时节里,为大地增添一抹新绿。柳树是中国的原生树种,它很普通但又不普通。旧时,我国民间百姓爱柳之风盛行,插柳成为了一种风俗。有人说,这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有人喜欢柳树强大的生命力,因为古语曰:“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因“柳”与“留”谐音,在文人墨客们的诗词歌赋里,柳树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含义——惜别之情。

  柳树对于永清人来说意义非凡。数百年前,春日插柳既是一种习俗,又是朝廷的规定。廊坊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武瑞征,为您讲述永清插柳的民间习俗、柳树对于当地人生活的影响。

  永清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很多村子都是先有树,后有村。村子的始祖往往是先栽下一棵树,将其视为村子的保护神,供奉呵护,再依附于它的绿荫定居扎根、繁衍生息。旧时的永定河十年九泛,有时会将整个村子冲毁淹没。洪水退后,只有那棵老树仍然屹立,成为人们寻找和重建家园的坐标。

  永清人对柳树有着极深的感情,每到春天,几乎家家插柳。但是,人们也有禁忌,那就是“屋后不插柳”。虽然柳树成活率高,但是它不结果,如果栽在房后,就预示着没有后代。于是,人们习惯把柳树栽种到河堤上。

  永清自古以来就是有名的植树县,为治理永定河,这里的人们几百年来不断植树造林。在永定河造就的广阔的沙壤土,春日风大,如同沙漠,种柳树可以固沙,也可以护堤。遇到决口时,沿堤柳树还可以用于“挂柳”。

  所谓“插柳”,就是将手指粗细的柳枝剪成一尺多长的小段,每四支插在土坑的四角。柳枝稍加浇灌就能成活,当年就能郁郁葱葱。

  春日插柳的习俗由来已久,《永清县志》中记载:“初春采择小树迁种路旁,浇灌成活”。除了习俗之外,栽柳还是一项护堤的硬规定。每年,护堤的士兵都要沿堤栽种百棵柳树,并且对柳树的高度、直径、成活率都有明确的要求。《永清县志》《永定河志》有明确的记载:“每兵一名,例应(原注:年)栽植柳一百株。于冬末春初津液含蓄之时,采取长八尺、径二寸许柳栽。惊蛰后地气开通,于附堤内外十丈柳隙,刨坑深三尺栽种,不时浇灌。至夏秋之交,点査成活数目呈报。以七成为率,岁终报部。”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三月,乾隆巡视永定河,特意对如何栽种堤柳提出了要求,并连续两次下旨,要求固安、永清、安次一带种柳。第一次,他要求“两岸堤里近河之堤根,以及软滩之上,应多种叵罗柳枝”。第二次,范围扩大到周边村庄,他要求“下口一带,南、北两堤内多有村庄,应围村悉栽卧柳,以资捍卫。”此后,永清一带春日种柳之风更盛。

  因为柳树生命力旺盛,体弱多病的永清孩子还有认大柳树为“干娘”的习俗,一来是想借助“干娘”的生命力,求得身体结实强健,二是这个“干娘”姓“柳”,与“留”谐音,人们希望借此意将孩子留住。

  后来,无处不在的柳林又滋养了永清的另一个产业——柳编业。过去的永清女子大多会此手艺,春夏之际,她们采柳、编柳,以一双巧手编织出了幸福的家庭。1949年以后,柳编一度是永清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

  如今,永清已成为华北地区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平原县。这些林木也成为今天永清县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基础。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曾经湍急的永定河已经干涸,岸边的百姓不再担忧水灾,唯有默默伫立在故道边的百年堤柳,还在向后人诉说着永清插柳的习俗以及该县绿色发展的故事。(廊坊都市报 武瑞征)

责任编辑:黎光
相关报道

主题活动

微信|微博|网友互动

发送邮件: lfwmb2010@163.com
在线交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河北省廊坊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