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河北文明网】 | 【设为首页
廊坊文明网 > 七夕
各种甜果 美食相伴
发表时间:2021-08-20   来源:廊坊文明网

  年年七夕,又至七夕。农历七月初七,旧称七夕,又称乞巧节、女儿节、星节、俗称“七月七”。从其众多的名称就可知道它在古时候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它虽然没有春节、端午、中秋那么热闹,但在古时的宫廷及民间,这一天的活动也很多。传统的七夕习俗包括了乞巧、斗巧、卜巧、吃巧食等等,其中吃巧食是很多人的最爱。

  用白面或糕面加油、糖、蜜做成各种糖果,称为巧食。作为七夕的应节食品,巧食包括瓜果和各式面点,各地风俗不一,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 “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有七夕巧果出售。

  凡是传统民间节日,都有一种与时令相应的代表性食品,这和农时的收获季节有关,七月七前后正是早禾登场及豆类农作物如黑豆、红豆等成熟收获时节,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除了会选择应季食品,还会选择一些精致好看的面食、糕点等作为巧食。

  古代庙会上的“乞巧果子”可以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款式很多,主要原料是油、面、糖、蜜。市民张一帆说:“回想起小时候妈妈和姥姥做的巧果,现在回味起来还忍不住要流口水。”她告诉记者,家里人做巧果的时候,小孩子总是趴在一边看,一个个面团被塞进胡桃木的模子里,出来的时候就成了一条体态丰盈的金鱼,或是一个喜人的长命锁。闷热的夏夜厨房里,姥姥不紧不慢地将一个个巧果煎成金黄色,甜香的气味飘出厨房老远。孩子们则在一边不住地咽口水,急切地盼望着第一锅巧果出炉。儿时的七夕记忆,便停留在姥姥熟练的手上功夫上与孩子咬下第一口巧果时满嘴的香甜里。

  一个“巧”字形象地道出了七夕食俗的独特之处,表达出了人们追求心灵手巧、合家安康、生活美满的美好愿望。(记者 刘艳芳)

责任编辑:黎光
相关报道

主题活动

微信|微博|网友互动

发送邮件: lfwmb2010@163.com
在线交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河北省廊坊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