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河北文明网】 | 【设为首页
廊坊文明网 > 我们的节日
又是一年月圆时 中秋赏月寄相思
发表时间:2020-10-01   来源:廊坊文明网

  中秋节,寄托着无限的情思,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梦梁录》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中秋佳节,全家团聚,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猜灯谜、画兔爷……2006年,中秋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月饼。”9月30日,市第四中学205班举办“话中秋·品月饼·聊习俗”主题班会,学生们带来了自己喜欢吃的月饼与大家分享。“看到大家吃我做的月饼,特别开心。”邢凯雯同学说。

  市第四中学205班班主任邢雯嫄向学生讲解了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八月十五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会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中秋节有拜月娘、赏月、吃月饼等习俗,与中秋节有关的传说故事有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等。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向往。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相传,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困难。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便想出将“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里,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响应起义的计策。起义那天,各路起义军如星火燎原,一齐响应,很快起义成功。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中秋节将起义时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给群臣,全体

  将士与民同乐。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成为亲朋好友的馈赠佳品。此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近年来,月饼虽已不见纸条踪影,但月饼所蕴含的“文化密码”依然留存。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给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的“法定”食品。

  “中秋吃月饼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习俗。小时候是母亲给我们买喜欢吃的月饼,现在是我们给母亲买喜欢吃的月饼,回家团聚。”市民杨先生介绍说。杨先生家中兄妹五人,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但每年中秋节母亲都会给家人每人买一块月饼,月饼也便成了一年中不可多得的美食。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最初,是用来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汉代每年中秋,人们都要用精致的糕饼来祭供月神。祭拜完毕后,全家人再将糕饼分吃,表示合家团圆。月饼作为一个专用名称,最早见于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和周密的《武林旧事》。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

  “风清月朗,桂花沁人,家家户户吃月饼、赏月亮,喜庆团圆,别有风味。每年中秋节,妈妈都会买回枣泥、山楂、板栗、桂花等不同馅料,自己在家做月饼。”市民刘亚娇说,这个习俗已经传承近三十年,虽然现在结婚了,但每年中秋节都会回家和妈妈一起做月饼。(记者 张甜歌)

责任编辑:黎光
相关报道

主题活动

微信|微博|网友互动

发送邮件: lfwmb2010@163.com
在线交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河北省廊坊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