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河北文明网】 | 【设为首页
廊坊文明网 > 村镇
[河北] “十二五”时期廊坊市美丽乡村建设述评
发表时间:2015-12-29   来源:廊坊文明网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笔下美好的桃花源村,是千百年来人们追寻的梦想家园。如今,行走在廊坊大地,人们发现“桃花源村”随处有,美丽乡村更胜之。

  “十二五”期间,在廊坊发展的蓝图中,“三农”工作始终被放在一个特殊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廊坊按照“绿色、高端、率先、和谐”的发展定位,着眼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抢占先机,坚持做优生态、做美乡村,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持续的推进路径,顶层设计、统筹施力,形成了一批具有廊坊特色、环境功能宜居的生态田园新农村。

  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素质不断提高,优势产业快速发展……淳朴的廊坊人民正在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改变着家乡。

  田野正绿,家园正美,廊坊大地正焕发着蓬勃生机。

  布局细:科学规划打造高标准新村

  60多岁的何泽香在固安县屈家营村的老街生活了30余年,提起村里的变化,她说:“我们心里盼着改造,盼望着街道变得干净、漂亮。”何泽香回忆,没有改造前的土路又窄又脏,村民们私建的猪圈、厕所散落在村间,一下雨车都进不来。“现在村里的环境和以前大不一样了,给儿子娶媳妇都比以前容易多了。”

  类似的变迁在廊坊市各个村街悄然发生。

  近年来,廊坊市广大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回应农民的呼声,适应农民需求,2013年,廊坊市以启动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千头万绪,从哪里入手?廊坊提出规划先行。

  胡庆军是屈家营村党支部书记,他认为美丽乡村的建设不是简单追求形式上的美观,不能忽略农民的承受能力,也不能盲目改变原有的乡村田园风光。“说到底,这是农民自己的‘家园’,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做好规划,我们才能打造独具魅力的屈家营村。”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因地制宜,在尊重农民的基础上考虑村庄的长期发展,真正的美丽乡村既要保持田园风光,又要增加现代设施,同时传承优秀文化。做到这些并不容易,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规划。为此,市委书记王晓东明确提出,美丽乡村建设要做到科学规划,严格按照群众生活品质提升、农村未来发展的需求,科学谋划美丽乡村的总体布局,努力打造廊坊市美丽乡村的品牌和特色。

  今年廊坊市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市推动落实的五大任务之一,分层次推进:把保留村做成精致景观,全市3220个村街中规划保留村2018个,到今年底完成帮扶提升的村街将达到1400个(其中今年新列省级重点村290个),打造具有廊坊特色的环首都升级版新农村;把中心村建成新型社区,1202个撤并村结合廊坊市自身幅员面积小、村庄人口密度大和土地价值高的特点,加大村庄整合力度,有力有序推进联村并建新民居;让面上村实现整体提升。

  今年,在统筹布局中,廊坊市以北三县、固安县两大省级重点片区为引领,在其余6个县(市、区)各确定一个市级重点片区,重点片区之外确定20个精品村,形成“2+6+20”格局,以此带动全域推进,梯次提升,发挥辐射带动效应。新申列的省级重点村着力推进“15件事”,打造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品牌;已经完成帮扶改造的村街查补缺项,继续提升;其余村街全面推进“四清”整治,实现长效保洁、饮水安全全市域覆盖,厕所改造、村庄绿化全市域推进。

  投入大:全民参与建设美丽新家园

  “美丽乡村”建设要做好,资金保障必须要跟上。这一点,廊坊的执政者思路清晰。

  三年来,全市市级财政拿出4.7亿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这是在廊坊历史上对农村单项行动投入最大、最集中的一次。各县(市、区)按照平均不低于5000万元的要求,配套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县两级投入财政资金19.7亿元,争取上级资金3.8亿元投入美丽乡村建设。

  然而,农村面貌改造,仅靠财政投入远远不够。

  思路决定出路,撬起开山的斧。建设美丽乡村,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而应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为打破过去“财政推动、大包大揽”的模式,廊坊市不断鼓励引导社会投入,注重市场化运作,村企合作筹集资金,动员社会力量通过命名认建、品牌捐赠等形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引导村内外民营企业家和在外打工人员回报家乡,形成了多渠道、全方位支持改造提升行动的工作合力。

  三年来,廊坊市共整合涉农资金4.9亿元,撬动和引导社会资金12.6亿元。

  香河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大力开展村企结对子活动,鼓励企业或个人捐赠支出。香河第一城酒业有限公司采取对口支援的方式捐资500余万元支持农村文化广场建设,香河安旭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为17个村街无偿捐助价值210万元的垃圾清运车和制式垃圾箱……

  邵道庵村是三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品村,村里垃圾实现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资金就是村干部带动村内企业共同捐助的。如今的邵道庵村村容整洁、村民富足,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真要感谢村干部和村里企业老板为村里作出的贡献!”这是邵道庵村所有村民共同的心声。

  光有财政的投入和村内外民营企业家、在外打工人员的捐助还不行,必须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打一场“人民战争”,才能实现面貌大提升、环境大改善。

  对此,廊坊市一方面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现实意义、长远影响,一方面鼓励广大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安次区东李庄村从“四清”入手,清理垃圾,拆除私搭乱建,建立村规民约,组建村环卫队。村民施明说:“村民都很关注这个进展,天天来看,经常帮着规整,或者运运器材、材料,大家都希望通过共同努力过上好日子。”

  生活美:魅力产业带动农民致富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和物质基础。所以,必须要鼓励和引导村街通过招商引资等途径,发展二三产业项目,以产业的发展支撑农民收入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互动互促。

  积极培育优势产业,突出其核心作用,是廊坊人给美丽乡村建设装上的一个高速马达。

  在一产上,廊坊市依托环京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菜篮子+休闲观光”的城郊都市型农业,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在二三产业上,鼓励引导城市工商企业向农村扩散、产业链条向农村延伸,依托其技术、研发、资本优势,集聚农村土地、人力和自然资源,实现城乡产业互动融合,加速农村工业化进程。

  三河市燕郊镇大石各庄村的实践就是一个极好的注脚。大石各庄村对全村1000多亩老梨树进行了高接换头改造。进入盛果期后,亩产可达到5000斤左右,仅按每斤1.1元的批发价计算,每亩梨树的收入就可达到5500元,比过去提高了六七倍。

  如今,大石各庄村又先后筹办了“梨花节”、“采摘节”、建起了“农家院”。梨花盛开时节,洁白如雪、晶莹剔透的梨花吸引着众多游客流连忘返、合影留念。每年8月的采摘节,村干部引导村民利用各家庭院搞休闲采摘活动,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别有一番情趣。

  除此之外,大石各庄村立足于距离北京、天津等大城市较近的区位优势,开展梨树认购。对城里人来说,只要300元就能吃到自己梨树上的梨,安全又放心。而对农民来说,1亩地的收入将达到1.5万元。

  与此同时,该村适时引导村民发展树下生姜种植,全村600多亩梨园得到了综合开发,树上长梨,地上种姜。如果按市场上每斤生姜3-4元,按每亩产姜2000斤计算,村民每亩又增收6000-8000元。

  为了把美丽乡村由“盆景”变成全域旅游的“风景”,廊坊市大力推进农村旅游业的发展。

  固安县把柳编、漆雕、脸谱制作等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省级重点片区建设,开发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游、屈家营古乐游、温泉沐浴养生游等富有乡土气息的旅游线路,打造了以屈家营古乐为核心的国家2A级景区和以万人温泉小镇林城为核心的“全国文化生态名村”。

  大厂县以“水墨印象、现代农园”为主题,突出挖掘伊斯兰教民俗文化,通过乡村休闲和观光一体化建设,吸引了世界农业嘉年华、田园牧歌玫瑰农庄等多个大型旅游项目入驻。

  今年,廊坊市还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十三五”期末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成乡村旅游景区的总体目标。要求各县(市、区)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力度,每个美丽乡村旅游重点片区不少于5000万元,每个旅游专业村不低于100万元。同时,每年市级财政奖励10个最具魅力乡村旅游优秀村街,每村奖补100万元。

  如今,廊坊的农村已经呈现出村美人富的崭新气象。但廊坊人并不满足,他们正以筚路蓝缕的坚韧,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去实现新时期新农民的新梦想。(马珉璐)

责任编辑:黎光
相关报道

主题活动

微信|微博|网友互动

发送邮件: lfwmb2010@163.com
在线交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河北省廊坊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