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河北文明网】 | 【设为首页
廊坊文明网 > 创城
廊坊市主城区破解垃圾清运难题
发表时间:2018-11-19   来源:廊坊文明网

  新闻调查现场:

  11月14日清晨四点五十分,市环卫局清运管理处司机刘德民驾驶密闭式垃圾压缩车,准时到达华夏幸福城润园小区入口处,开始一天的垃圾清运作业。同行的装卸工曹秀刚和另一名同事下车后,立即投入工作,将小区入口处50余个垃圾桶依次挂至压缩车车尾横杆处,并操作车辆将垃圾倾倒至车内。整个过程有条不紊,垃圾无散落、无遗漏、无异味。

  廊坊,北临京都,东与津门交界,地处京津两大城市之间,享有“连京津之廊、环渤海之坊”的美誉。近年来,廊坊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道路宽了,交通畅了,绿地多了,游园美了,空气好了,环境越来越怡人了,每个廊坊人都享受着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

  伴随着廊坊的迅猛发展,城市垃圾日产生量也与日俱增。当前,市主城区垃圾日处理量约为970吨,其中广阳区、安次区垃圾日清运量约为700吨。城市建设中,垃圾清运成为一项艰巨又繁重的工作。11月14日,记者现场探究,发现清运模式因地制宜、因时施策,城市垃圾清运难题正在逐渐破解 ,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现场直击 垃圾清运方法多

  早上六点五十分,市环卫局清运管理处(以下简称“清运处”)司机刘记民像往常一样驾驶清运车辆到达富华小区,进行清运作业。

  驾驶空车沿车轮宽窄的铁板倒入垃圾中转站内,待铁链固定的大垃圾箱准确落入车箱后,站到车辆上取下铁链,再将垃圾箱拉走,整个作业动作一气呵成。在摘挂铁链过程中,身体几乎悬空于一人多高的基坑上方。今年54岁的刘师傅从事垃圾清运工作的4年间,每天都在重复这项枯燥、却对精确度要求较高的工作,从未间断。

  “这是市区内最后一个地下式垃圾中转站,近几年这种依赖人力的老式中转站都在逐步改造升级。”清运处办公室副主任高建介绍说,也许不久之后,刘师傅就能告别这种工作方式,开上密封性更好、设备更先进的压缩式转运车。

  目前我市主要有五种垃圾清运模式,刘师傅所负责的旧式地下垃圾大箱搭配自卸车的中转方式只是其中之一。与之类似的单臂吊车搭配垃圾大箱的清运模式也是旧式清运模式的一种,由于市主城区部分城中村不具备各项改造或新建条件,当前采用这种模式比较稳妥。但由于缺少压缩,这种模式每次每箱清运垃圾吨数有限,清运效率低、成本高。

  此外,市主城区还有25处垃圾定时收集点,每天定时为未配备物业的小区和小饭店、小商店,以及周边环卫工人提供垃圾清运服务。垃圾定时收集点与垃圾压缩转运车搭配的模式是第三种清运模式。

  2016年,我市开始推行生活垃圾桶车对接垃圾直运,这种垃圾收集作业新模式至今已有2年。垃圾直运是指每天固定的时间,由密闭式垃圾压缩车去指定地点,把装有垃圾的垃圾桶清空将垃圾拉走,让垃圾不落地、不暴露、日产日清,以减少二次污染。这是第四种模式,也是我市大力推广的清运模式。

  至今,垃圾直运模式已经覆盖市主城区铁路以北大部分区域以及铁路以南的小部分区域,服务单位259个,共发放垃圾直运桶4650个,日清运生活垃圾约150吨。随着垃圾直运模式的推广,因场地限制等因素保留的老式垃圾清运模式将逐步退出我们的视线。

  市主城区已建成的垃圾中转站也在逐步改变,其中,移动式垃圾压缩转运箱是重要的改造设施之一。垃圾压缩转运箱与单臂吊车搭配使用,这是第五种清运模式。群安街、文明路中转站配备的就是这种转运箱,它将垃圾清运量提升到了普通垃圾大箱的5倍左右。

  垃圾清运车辆在驶出中转站后,大部分需要进入垃圾收集清运的第二站:垃圾压缩转运站。

  与垃圾中转站不同,垃圾压缩转运站将所有未压缩的垃圾及部分已压缩垃圾,通过智能化设备,滤出腐蚀性液体,把垃圾整合压缩进荷载14吨的大箱中。

  市垃圾压缩转运站东站车队队长高金忠每天早晨五点三十分开始调度车队装箱运输,他表示,由于设备密封性和压缩能力都较好,压缩全程无垃圾落地,转运站全站无异味。当前,市主城区共有三个大型垃圾压缩转运站承担着垃圾压缩转运任务。

  这些经过压缩处理的垃圾最终将被运输至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最后处理。

  垃圾清运以多样的方式将城市垃圾转运出城市中心,保持着整座城市的洁净,护卫着这一片净土。

  众口难调 多方争议难题多

  富华小区垃圾中转站建在小区附近,站管员杜丽娜在岗位上坚守已有5年,每天她都要手动操作各种设备,吊起垃圾大箱:“沟通和理解对于我们这一行来说很重要,现在我们和小区居民的关系融洽了很多。”

  杜丽娜刚上岗时,曾接到小区居民反馈,由于垃圾中转站工作时间太早,垃圾箱吊起时声音较大,影响家中老人休息。杜丽娜在与小区居民进行沟通后,迅速将此情况向环卫局和清运处反映,希望能调整垃圾清运时间。

  “现在垃圾清运时间调到六点半左右了,不打扰我们平时上班上学和休息。”小区居民张先生表示,这座垃圾中转站建站时间比较久了,虽然过去有些小摩擦,但现在大家都能互相理解包容。

  选址难一直是清运工作面临的难题,所幸的是,近年来随着垃圾中转站管理加强,设备提升改造,市民对中转站的印象有了很大改观。

  “现在的中转站比较干净,建起来影响也不是特别大。像这里垃圾这么多,没有中转站的话又能怎么处理呢?”11月15日上午,到群安街综合市场买菜的李女士表示,市场附近的垃圾中转站为周边的市场、饭店、小区提供了便利,也没有什么异味,成为了有口皆碑的一项便民设施。

  当前,随着中转站改造提升工程逐步推进,市主城区垃圾中转站基本满足垃圾处理需求,虽然暂无增设计划,但现有中转站工作人员任务较重、工作量较大也是一大难题。

  据了解,清运处承担着市主城区89座垃圾中转站(含外单位自管36座)、25个垃圾定时收集点、230个垃圾收集大箱的生活垃圾清运以及部分乱倒垃圾的突击清理任务。尤其是群安街、市五小、文明路、春阳路等地人口密集,学校、商业区较集中,部分垃圾中转站日清运量高达40吨以上,需要清运车辆多次运送。

  “我做垃圾清运工作16年了,每天早晨四五点就出门,需要不定时清运垃圾5至7次,一天大概需要工作12小时。”42岁的司机穆克强每天清晨要负责大官地垃圾中转站的清运工作,他说,垃圾清运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但这是为城市的发展建设服务,自己忙一些、累一些没有关系。

  像刘记民、穆克强这样的司机师傅,以及昼夜值班的垃圾中转站站管员还有很多。

  高建介绍,清运处现有职工491人,拥有环卫车辆178辆,主要负责垃圾中转站、定时点、压缩转运站的生活垃圾集中运输,垃圾大箱、清运车辆及设备、垃圾中转站和压缩转运站设备的管理、维修、保养、维护等工作。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从事垃圾清运工作的人员年龄大多在40岁至50岁之间,由于垃圾清运数量较大,并且部分中转站需要24小时开放,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在12小时左右。垃圾清运工作十分辛苦,对清运车辆司机的驾驶经验有一些要求,导致这一行业年龄结构有所偏大。

  攻坚克难 破局“阵痛”点子多

  问题多,攻坚克难也要上。

  为解决垃圾中转站建站问题,市环卫局先后十几次组织会议进行专题研究,邀请政府各相关部门多次参与调研论证,修订了《廊坊市中心城区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为未来垃圾清运工作提供了标准和规范。

  为提升垃圾清运水平,市环卫局在需要收集倾倒生活垃圾而无建站条件的小区、单位,大力推广实行桶车直运的收集运输方式,减少垃圾收运环节,降低环境污染。

  为提高设施标准,市环卫局对垃圾定时收集点和垃圾收集大箱进行集中改造。其中垃圾收集大箱将逐步随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推进,以居民小区配建垃圾收集站的方式完成改造。新建垃圾清运设施主要涉及中心城区扩建区域,在万庄、九州等区域划入中心城区后,将在居民小区、单位、商业综合体自行配建垃圾收集站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建设多个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

  为促进清运工作更有效地开展,提高一线职工工作效率,激发广大一线职工工作积极性,形成爱岗敬业、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清运处特别制定了《清运一线优秀职工奖励实施方案》,所有在岗一线驾驶员及中转站管理员均可按照评比标准参与。

  城市基础设施不仅关乎城市形象,更直接影响老百姓生活的幸福感。相继建成的一批批城市基础设施搭建起了城市文明的骨架,垃圾中转站就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主城区垃圾清运工作保持向好态势,目前,垃圾中转站选址更加合理、设备更新换代、外观改造提升,垃圾清运方式也正在实现多样化。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市垃圾清运工作压力仍较大,部分问题亟待解决。城市垃圾清运之痛难解,对此,我们有信心迎难而上,同时也坚信,廊坊这座城市将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老百姓也会收获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廊坊日报 记者 裴月琪 陈可 通讯员 陈颖 高金秀)

责任编辑:黎光
相关报道

主题活动

微信|微博|网友互动

发送邮件: lfwmb2010@163.com
在线交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河北省廊坊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