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河北文明网】 | 【设为首页
廊坊文明网 > 文明播报
雷锋纪念馆:做雷锋精神的“播种机”
发表时间:2019-03-07   来源:

  又是一年春风起,在这个逐渐温暖起来的3月,我们迎来第56个“学雷锋纪念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雷锋精神犹如一面不朽的旗帜,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永远的雷锋精神究竟有多远?今天,我们该如何学雷锋?沿着市区爱民道一路向东,一进大官地村附近,有一片建筑格外醒目,那就是廊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即将建成的雷锋纪念馆就坐落于此。近日,记者走进这里寻找答案。

  高标准建设的雷锋纪念馆呼之欲出

  红旗迎风招展,楼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几个大字烘托出几分肃静庄重的气氛,大门一侧,绿底黄字写着“雷锋纪念馆”,无形中把人的神思牵引到一段泛黄的历史记忆。

  走进院内,两侧的宣传栏上,图文并茂地介绍着廊坊的历史、文化和风俗。正对着大门的一座三层小楼内,是近代史展览馆区。穿过小楼东侧的迷彩走廊,在大院北侧,有一栋三层楼的建筑,与几十米开外高地上的一座毛主席雕像遥遥相对,那便是雷锋纪念馆。

  走进雷锋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习总书记参观抚顺雷锋纪念馆时的一张巨幅照片和相关讲话,令人一见便为之精神一振。步入展馆,有一处专门阅览区,收集了关于雷锋的各类书籍资料,供人们浏览学习。

  展区搜集了最全面完整的素材全方位展示雷锋同志的一生及其精神风貌,并结合时代发展,展现不同年代一个个学雷锋典型人物的生动事迹,此外,还挖掘身边的榜样,展示廊坊近年来涌现出的一些好人好事。

  “布展过程中,我们搜集了大量资料,并进行了精心挑选布置,力求更立体、生动地展现出雷锋形象,诠释好雷锋精神。”基地负责人刘然亮介绍。他指着一张曾在网上引起争议的、雷锋身穿皮夹克的照片,讲解了照片背后的故事。雷锋出身苦,作为孤儿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平时总穿旧衣裤,工友们劝他不能太土气,他才买了这身像样的衣服。后来响应厂里的增产节约活动,这新衣服便被雷锋锁起来了。后来,雷锋还在日记中专门反思过这件事情。

  看着展牌上的照片和资料,听着刘然亮的讲解,一个形象光辉、有血有肉的雷锋便逐渐立起来了。

  “接下来,我们还打算引入一些声光电技术,让整个展馆更灵动起来。”刘然亮说。

  说起该基地雷锋纪念馆的打造,要追溯到2017年。2017年7月,雷锋生前战友、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政治委员,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学雷锋基金管委会和中华志愿者协会弘扬雷锋精神促进会名誉主任冷宽中将;总参谋部原兵种部政治委员,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学雷锋基金管委会和中华志愿者协会弘扬雷锋精神促进会名誉副主任田永清少将;海军工程大学原政治委员,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学雷锋基金管委会和中华志愿者协会弘扬雷锋精神促进会名誉副主任高学敏将军,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学雷锋基金管委会执行主任、中华志愿者协会弘扬雷锋精神促进会主任兼秘书长李天文等一行七人,到廊坊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参观指导工作,并授予此处“学雷锋活动基地”称号。

  “也正是基于此,雷锋纪念馆的打造工作从一开始就坚持高标准建设。”刘然亮介绍,“我们就一个想法,必须让每一个参观者真正了解雷锋,感受雷锋精神,学习雷锋精神。”

  该基地办公室主任李海英介绍,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凝聚着刘然亮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心血。雷锋纪念馆前的一条甬路,是大夏天顶着太阳他们自己磨的;院里的草坪,都是他们自己撒种子。一年365天,刘然亮几乎300天吃住在基地。

  基地的工作逐渐受到了外界认可,全国劳模李素丽,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的孙女、沈阳军区雷锋纪念馆解说班解说员乔婷娇等不少名人曾到基地参观并指导工作。如今,随着雷锋纪念馆的打造工作逐渐接近尾声,在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一些学校和单位也纷纷找他们预约观展。

  “大爱”产生的效益是无价之宝

  很难想象,这样用心打造的雷锋纪念馆乃至整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由刘然亮个人出资建设的。刘然亮介绍,2015年,在基地建设初期,市领导就曾带领相关部门到基地参观并指导工作。近来,基地的建设还得到了市旅游局和广阳区文体局、广阳区人民武装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

  “人们到这里参观完全是免费的。很多人就说,看不到营利点,你做这件事是图什么呢?”刘然亮说,“我们做的是看不见的效益,‘大爱’产生的效益是无价之宝。”他最看重的,是一份大爱无疆的情怀。

  一个人,只要参与社会活动,就会对社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我们往往低估自己一言一行带来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事实上,弘扬正能量就是要用自己的点滴言行去感染更多人,去唤醒更多仁爱慈善之心。刘然亮说,我们都是一个个平凡的普通人,可是普通人也有发光发亮的机会和方式,哪怕就是做好最小的一颗螺丝钉。

  刘然亮是土生土长的廊坊人,1974年出生在大官地村一户普通农家。那个年代,一身军装几乎是所有少年的梦想和向往,刘然亮也不例外。1992年,18岁的刘然亮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本就是不怕吃苦、敢于拼搏的坚韧性格,又是夙愿得偿,进入军营的刘然亮如鱼得水,为了不辜负心中的理想,他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刻苦训练。入伍第二年,刘然亮就被评为“优秀士兵”和“训练标兵”,入伍第三年获得军区“我是神枪手”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并且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他又被评为“优秀教员”、代理区队长等,几年间连续获奖,深受领导和同侪赞赏。

  1997年,由于父亲病重,刘然亮只得依依不舍地告别军营,回到家乡。“退伍不褪色”,回乡之后的刘然亮做过苦力、摆过摊,不管做什么,他始终保持着军人作风,雷厉风行,敢于担当,乐于奉献,还曾因见义勇为受过伤。

  经过多年的艰辛打拼和奋斗,刘然亮有了一些积蓄。“我受党和国家培养、受部队教育这么多年,是时候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了。”刘然亮介绍,因为退伍之后,战友们不时有一些聚会,大家都保持着联系,后来他就把大家组织起来,号召大家经常一起做些公益。

  “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日子富了,有些历史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有些精神也逐渐暗淡模糊。可是,我们需要牢记历史,让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懂得今天的幸福与和平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热爱祖国,传承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刘然亮说,正是出于这种信念和情怀,他把感情和精力投注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建设和打造工作中。从2015年就逐步筹划,到2016年4月,他凭借该项目策划荣获“中信国安杯”廊坊乡村旅游创客大赛银种子奖,更坚定了他的信心和决心。如今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占地面积达64000平方米,包括抗战纪念馆、雷锋纪念馆和军事拓展区域,将红色精神、军旅文化和拓展训练有机结合,进行全方位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

  纪念,为了致敬,更为传承

  “雷锋叔叔是在战场上牺牲的吗?”“为什么没有他跟毛主席的合影呢?”2月28日,一群到雷锋纪念馆参观的孩子们一边看展,一边向讲解员提问。

  “我们经常说雷锋精神,可是明明不算太久远的历史,不少现在的孩子就已经所知甚少。”刘然亮说,弘扬雷锋精神永不过时,但关键就在于如何让孩子们真正理解雷锋精神;每个人都可以学雷锋,如何把雷锋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我想把这座雷锋纪念馆打造成为雷锋精神的播种机,让雷锋精神的种子越播越远。”刘然亮说。

  其实,这些年来,刘然亮就如同雷锋精神的一颗种子,用一言一行诠释、传承着雷锋精神。

  多年来,刘然亮与战友们一直致力于挖掘、寻找生活在廊坊这片热土的抗战老兵们。北旺村的张玉娄老人,去年93岁高龄去世。他1941年参军,任机枪班班长,曾参加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南下作战等重大战役,多次负伤,屡立战功。在他去世之前,刘然亮和战友逢年过节都要到老人家中慰问,并送去米面粮油。

  在走访慰问老兵们的同时,刘然亮注意到不少村中都有一些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他和战友们便一起对这些孤寡老人及困难家庭进行救助。

  2018年3月份的一天,刘然亮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个白血病患儿的妈妈打来的。那位妈妈说,她家6岁的孩子林林(化名)因白血病在市区医院接受治疗,孩子从小是个小军事迷,总是嚷着要当兵。她从网上看到了刘然亮的消息,想问问能不能让孩子穿上军装满足一下这个愿望。刘然亮一听,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战友们听说了这情况,纷纷捐款,仅一天半就筹集到善款1万余元。

  此外,每逢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及八一建军节等节日,刘然亮和战友及基地工作人员们,总是尽心尽力为乡亲们筹划一台精彩的文艺演出节目。目前,一台台文艺演出已经走进廊坊周边多个村庄,每次演出的观众都达七八百人乃至千余人,赢得广泛好评。

  扶危救困,捐资助学,抢险救灾,造福乡民,如今,刘然亮和他的战友们已经成为活跃在廊坊地区的一支重要公益力量,2017年12月,被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学雷锋基金管委会、中华志愿者协会弘扬雷锋精神促进会主办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启新时代学雷锋的新征程”2017年年会授予全国“学雷锋贡献单位”称号。

  最近,刘然亮又把公益视角投向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大官地村听评剧、唱评剧的传统深厚,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非遗文化,刘然亮投资整理相关资料,并计划在基地设置相应非遗展区,弘扬非遗文化。

  “纪念,是为了致敬,更是为了传承。雷锋精神的内涵丰富,需要在行动中不断体悟。”刘然亮说。在越来越广阔的公益视角下,在充满机遇和希望的新时代,雷锋精神将不断绽放出新的光彩。(记者 任雨薇)

责任编辑:黎光
相关报道

主题活动

微信|微博|网友互动

发送邮件: lfwmb2010@163.com
在线交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河北省廊坊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