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河北文明网】 | 【设为首页
廊坊文明网 > 文化之城
文安农民醉心剪纸艺术15年
发表时间:2019-01-16   来源:廊坊传媒网

  剪下有天地,纸上蕴乾坤。剪纸作为一种镂空艺术,给人以视觉上的艺术享受。

  1月8日,走进文安县苏桥镇中三官村的一处农家小院,主人马建国正手持一把剪刀,游走于红艳艳的纸张之上,咔嚓咔嚓几下,就剪出了一只昂首挺胸、活灵活现的大公鸡。

  50岁的马建国,醉心剪纸已经有15个年头,从粗糙到细致、从简单到复杂、从临摹到创作,他剪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他经常与剪纸名家交流技艺,手艺没人不叫好,是四邻八乡远近闻名的民间艺人。逢年过节,总有人堵在他家门口,要上几张剪纸。县里举办文化活动,也要邀请他现场剪纸坐镇。

  偶然尝试 一发不可收拾

  马建国自小就爱写爱画,小时候练过书法,17岁那年还专门去石家庄学习过半年国画。可是,生在农民家庭的他习画之路并不顺畅。先是遭遇学校倒闭,后来迫于生计,父亲不再支持他学画,让他老老实实做个农民。

  转眼许多年过去,马建国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种地、养鸡,闲时去镇上的集市支摊子卖零食。和妻子养育一双儿女,日子平淡却也和乐。

  可马建国心里始终对当年放弃学画有些遗憾。2004年,他在一本书上看到了一支梅花图案,便用刮胡子的小刀片在一张红纸上临摹刻了下来。虽然手法生疏刻得歪歪扭扭,可就是这个首次完成的作品,给了马建国信心。

  慢慢地,他从刻发展到用剪刀剪,买来大量的剪纸书籍,开始自学。对折一次是两层,两次是四层……他沉醉在一张张小小的剪纸中,沉醉在他未完成的艺术道路上。

  马建国拿出一本发黄的旧书,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夹着一张一寸大小的梅花图案,他说:“这就是那张给我信心的作品,我一直保留着。从前,画没画好、字没写好,我就想我总得干好一件事才行。所以,我要把这件事做好。”

  镇上出了个剪纸的“痴汉”

  马建国爱剪纸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没有老师,全靠自学,他就按着书上的样子,一张张临摹,一张张练习。刚开始剪的头几年,他经常剪到凌晨1、2点,兴致来了,随时都要拿起剪刀剪几下。

  农闲时,他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剪纸上。去镇上支摊子卖零食,每次他都要带着货物和一个装满红纸和剪刀的纸箱一起上路。摊子支好后,只要没有客人,他就拿出剪刀,剪一会儿。妻子戏称他的纸箱是百宝箱,丢不得,还笑说,丈夫对剪纸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

  马建国憨厚一笑,他说“痴”有“痴”的好处。夏天,干完活,一身大汗,拿出剪刀,坐一会,不用开电扇、空调,心里就静了,身上就凉了。冬天,有人冷的伸不出手,可他只要剪一会儿,手就热了,心里就暖和了。

  在马建国的家里除了一幅幅装裱的剪纸作品,多数作品都被夹在旧挂历中,这些挂历足有五六十本。马建国说,这是让剪纸不褪色、保持原状最有效、最简单的保存方式。对于这些“宝贝”,马建国从来都是爱之又爱、惜之又惜,除非对方也是爱剪纸之人,不然绝不轻易奉送。

  “咔嚓咔嚓” 剪出了名堂

  马建国的剪纸作品中多以动物、花样居多,有俏皮可爱的十二生肖,有高挑健美的丹顶鹤,也有雍容华贵的牡丹花,风格各异、形式多样、雅俗共赏。他尤其擅长剪大公鸡。他剪的大公鸡多是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羽毛像锦缎般顺滑,尾巴高高翘起,爪子坚硬锐利,有的在引吭高歌,有的做战斗状,神气十足。

  周围村街的人们都知道马建国剪纸剪得好,只要是谁家结婚办喜事,或者是逢年过节,他就出不了门。家门口一拨又一拨的人堵着门口也要让他剪上几张。2016年,他有了智能手机,和全国各地的剪纸高手在微信上交流、切磋,他的剪纸技艺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2018年,文安县苏桥镇首届“飞叉”艺术节开幕,作为民间剪纸艺人,马建国应邀参加。他特意为艺术节创作了一幅剪纸作品,并现场为参观者表演剪纸技艺,赢得众人赞叹。

  剪纸是马建国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他一方面钻研传统的剪纸技艺,一方面进行创作,从形的追求逐渐转化到对意的追求。现在他的作品多来源于农村生活的场景,他希望能让作品说话,散发出生命。

  通过一把剪刀,一张纸,就可以表达生活中的各种喜怒哀乐。剪纸作品承载着剪纸人要表达的情感,和一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马建国说:“剪纸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以前,在农村,剪纸通常是由妇女、姑娘们来做。现在很少有人会了。我想这门艺术一定是要传承下去的,也希望自己能贡献一点力量。”(邢建平 胡林)

责任编辑:黎光
相关报道

主题活动

微信|微博|网友互动

发送邮件: lfwmb2010@163.com
在线交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河北省廊坊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