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河北文明网】 | 【设为首页
廊坊文明网 > 文化之城
永清县三圣口:丰收时节唱“老调”
发表时间:2018-10-18   来源:廊坊日报

  “走哇,听老调去!”在这硕果飘香的金秋时节,永清三圣口乡老村的乡亲们除了感受丰收的喜悦,还多出一份别样的快乐——到村委会大院听老调。

  说起老调,村民们津津乐道。这种艺术形式也叫“老调梆子”,在保定、沧州、衡水等地都很流行。在老村,老调可考证的传承历史已达130多年,因其唱腔质朴,且有大量武打场景,可听可看,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颇受百姓欢迎。2013年6月,老村河北老调被列入河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年6月,村民陈会军被命名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永清老村河北老调”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目前,老村的老调演出团队有演员50人,都是本村人,且大部分是60岁以上的老人,最年长的一位叫王学文,今年已经88岁。 “我们现在有十本剧本,但是,因为人员有限,能够完整演出的只有《杨金花夺印》《大战棋盘街》等几出戏,现在,我们非常需要更多人加入,来加强演出团队的力量。”今年69岁的陈会军介绍,“但是,由于学习老调需要下苦功夫,却很难见到经济效益,所以,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大。”

  “唱老调,是我们村村民普遍喜欢的娱乐方式,大人孩子都会唱几句。只要有时间,我们的团队就在村委会排练,村民们也经常去观看。”陈会军告诉记者,“尤其是近些年,党的惠民政策不断落地,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过,物质生活丰富了,大伙儿对精神生活也越发有追求。金秋十月,颗粒归仓后,伴着发自内心的喜悦,唱起钟爱的老调,对党、对国家的热爱,就在浑厚的唱腔中、在扎实的一招一式中,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啦!”

  记者了解到,由于老村的老调植根于农村,主体观众是广大农民,因此在演出过程中,演员们在不影响剧情发展的情况下,加入了很多地方元素,且使唱词更加通俗易懂,因此更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这是老村老调有别于城市专业剧团的显著特色。

  相关部门已经注意到,老调在当地农民的文化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所以,正在通过各种方式推动老调的传承与发展。每年除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外,前不久,还将老村的全体老调演员组织在一起,录制了完整的《杨金花夺印》,既便于推广老调,又是对老调经典曲目的留存。

  演员们真切感受到党委、政府对老调传承工作的重视,更加积极努力,推动老调这一艺术形式走进更多人的生活中。年近6旬的陈志广患有严重的腿部疾病,但当他得知录制《杨金花夺印》缺少人手时,便毅然参与到录制工作中,一直坚持到录制结束。陈会军的老伴杨凤云今年71岁,她在老调演出中不仅扮演角色,还负责后勤工作。前些日子,她还说服出嫁的女儿加入到老调演出队伍中。

  “这些年,老村的老调演出队伍不定期到各个村街及社区进行义演,确实给全县的群众带去了很多精神享受。”三圣口乡宣委李德仲告诉记者,“它质朴的艺术形式不仅让百姓的文化生活更丰富,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着百姓们的情操,使乡风更文明,使村街更和谐!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尽最大努力,继续推动其传承与发展!”(辛建伟 张欢 陈辉)

责任编辑:黎光
相关报道

主题活动

微信|微博|网友互动

发送邮件: lfwmb2010@163.com
在线交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河北省廊坊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