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河北文明网】 | 【设为首页
廊坊文明网 > 文化之城
范少奎:戏靴上的“粉墨”人生
发表时间:2017-12-12   来源:廊坊都市报

  孩提时代的黄昏,夕阳西下,晚霞映天。村子里的土戏台下,人头攒动,大家翘首期盼着台上的大幕早些拉开,好听一场或悲或喜的大戏。而此时的你,早已悄悄溜至后台的窗棱下,踮起脚尖偷偷看着戏曲演员们挨个摆上小圆镜,或梳洗画峨眉,或对镜贴花黄,或转身裹龙袍、或伸脚登方靴……放下余音绕梁的伴奏不说,单是戏曲演员的一身“行头”就足以引人入胜。

  戏剧鞋靴制作是一种民间手工技艺,也是老一辈人说的“七十二行”里的一行。今年52岁的范少奎是戏靴制作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自幼从父学习。

  其父范振义,少年入天津劝业场名鞋坊学徒行艺,青年时代已成为天津知名鞋匠和戏靴制作专家。1978年退休返乡,创办“艺丰坊”,主要生产京剧行当用靴和民族舞蹈、现代舞蹈用鞋,成为全国最著名的私营戏靴作坊,所生产鞋靴产品供不应求,蜚声梨园行。

  1981年,范少奎接掌“艺丰坊”,鞋靴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1982年,范少奎在“艺丰坊”的基础上,成立霸州市艺丰戏剧用品厂。

  今年12月4日,记者来到位于霸州市康仙庄乡小辛庄村的艺丰戏剧用品厂, 倾听范少奎的“粉墨”人生。

  数台缝纫机,一块木板搭成的桌台,数把手工操作的制鞋工具,柜子上还有几双半成品戏靴,这就是范少奎的工作间。

  展厅内,数十双因剧种和“角色”不同,样式颜色各异的戏靴整齐地摆放在一起。黑色鞋腰,白色底子,红绿相间的鞋面花朵艳艳,做工考究,针脚细腻,可谓巧夺天工。

  记者见到范少奎时,他正在赶制一批订单。一双戏靴的完成要经过刺绣、裁底儿、纳底儿、上面儿、缝纫、上鞋、抹粉等几十道工序,纯手工完成。

  “艺丰坊”以制作戏鞋、戏靴见长。从武生靴到花脸靴,从判官靴到虎头靴,“艺丰坊”擅长制作的戏靴多达几十种。在众多种类的戏靴中,又以造型别致的厚底靴闻名。在外行人看来,京剧厚底靴仅是靴筒和靴底的简单构成,但在范少奎的眼中,唯有这种用成百上千张纸制成的三四寸厚的纸靴底,才是制靴环节中最考验功底的一项。

  撇开考究的用料,“艺丰坊”的经久不衰,靠的就是一份坚守。

  “不同的角色穿不同的靴,有厚底靴、朝方靴、虎头靴、登云履、彩鞋、快靴、洒鞋等,戏靴制作的精良与否,直接影响到演员现场角色演绎。”范少奎介绍。

  戏靴中最难做的就是“武生厚底”。跑圆场、骑马跳跃、翻滚转身……这是武生戏曲中的常见动作。因此,武生的厚底靴子要求特别高,既要美观,还要瓷实、不变形。

  “戏靴制作最重要的是靴底。”范少奎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一双高约2.5寸的千层厚底,沉甸甸的,足有2斤重,它是用1000多张毛头纸加压而成。靴底制作的奥秘不在于某种特殊的用料,而是考验制靴人的手艺,切底托、包边、切靴纸、压纸等工序复杂。“仅切靴纸这一道工序就要求制靴人必须屏住气,手起刀落一气呵成,下刀稍有偏差,底子就切歪了,便不能再用。”

  范少奎说,虽然工艺繁琐,但制靴手艺必须保持不变,唯有如此,戏靴才能帮助演员全情投入演出,令表演发挥到极致。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范少奎在传统基础上加以创新,把传统的靴鞋样式、色彩、纹样等与京剧中生旦净末丑表演艺术有效结合起来,制作出花样繁多、风格独特的各种角色靴鞋,受到了业界人士的赞誉。

  如今,艺丰戏剧用品厂主要生产京剧生、旦、净、末、丑靴鞋,同时还制作电视影视剧古装靴鞋。经过多年发展,已研发出戏靴产品样式102种,民族舞鞋、靴20余种,年产量2万至3万双,成为全国戏靴产量最大、质量最好的专业生产厂家。产品热销中国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中国戏校、北京戏校及天津、上海等地方戏曲院校,以及港澳台和数十个国家地区。

  范少奎说:“儿子范亚贺也传习了这门手艺。但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学习做戏靴,好让这门珍贵的手艺永远流传下去。”(张泰源)

责任编辑:黎光
相关报道

主题活动

微信|微博|网友互动

发送邮件: lfwmb2010@163.com
在线交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河北省廊坊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