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河北文明网】 | 【设为首页
廊坊文明网 > 文化之城
白洋淀文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
发表时间:2017-06-21   来源:廊坊文明网

  6月18日,白洋淀文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举行,来自沧州、保定、廊坊的作家及廊坊师院专家、教授30多人就白洋淀文学与文化的概念、范畴及其意义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并就今后如何展开研究、如何充分发掘其文化价值,使之更好地对接雄安新区文化、打造廊坊文化品牌各抒高见。

  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李世萍表示:“当今形势下,对冀中地区进行整合研究,打破行政区划上界限是大势所趋,而且,白洋淀文化是个大概念,它的外延也在扩展,是冀中平原这片土地的共同资源,对于它的研究,廊坊师院文学院既有师资优势,又有多年的成果积累,我们将对于这个重大课题进行认真调研梳理,力争拿出更多的成果来。”

  现场声音

  白洋淀文化是个大概念,不仅仅是指一片水

  许振东(廊坊师院文学院教授):在谈白洋淀之前,厘清这个概念很重要。过去,先后有“北京学”“天津学”“华北学”等。从目前来看,白洋淀更侧重当代,更多人是因为孙犁才认识、关注白洋淀。近期筹备推出一套书,包括“荷花淀派”的作品、这个派别的由来、代表人物及其生平,还有关于“荷花淀派”的研究成果。希望通过这套书为白洋淀文学与文化研究打开一个新局面。

  孟德明(作家):从内涵上说,白洋淀文化就是冀中平原水乡文化。华北平原上独有的这片河、淀、洼、渠水域平原内容丰富,它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结合部,有交集有融合,自然会擦出社会文明的火花。历史上,它有两次大的边关经历,燕赵和宋辽,这里既有多次战火纷飞,有举世瞩目的防御体系,也有写入史册的外交和经济往来的处所。这样的资源需要我们挖掘。

  外延上,由于这片地域的特殊性,冀中地区文化不仅仅是一片水,而是具有同一性、包容性,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大致范围就包括廊南各县、保定东部和沧州一部分。在当今大格局下,必须具有一种敞向的胸怀。比如宋辽三关、榷场、东淀西淀,缺了哪部分都是画地为牢,所以我们必须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焦喜俊(作家):我与白洋淀的缘分很深,我就算是白洋淀人。白洋淀叫“西淀”,文安洼及胜芳一带称“东淀”。过去,白洋淀和文安洼的形成都是由于地势低洼、渤海海侵而形成的。历史上,这样的海侵有三四次,形成了洼淀群,串联而成如今的地貌情形。生于斯、长于斯,我的文学创作自然也离不开这片土地。

  刘凤起(作家):我认为要从历史文化角度出发,树立大白洋淀的概念,注重白洋淀文化与雄安文化的对接,与历史文化的交融,不断挖掘其历史资源、政治资源、民俗资源,留住这片土地上乡土文化的根。

  “荷花淀派”的清新美好与后继有人

  王宁(廊坊师院文学院副教授):白洋淀具有独特的文学与文化传统。它地处燕南赵北,民风淳朴,受勇武任侠的燕赵文化影响,形成的地方性格深深影响了孙犁的荷花淀派和抗战文学的写作。白洋淀是孙犁革命的起点、文学的起点。清新的文风,对水乡特定地域的书写,这是荷花淀派的表层风格,深入到其内核,是强烈的政治化的现实关怀与对人性的关怀。孙犁的作品中处处洋溢着生命的强韧精神,流露着人与人之间的纯洁感情,彰显着人性之美。这些文学与文化特色需要我们去发掘与呈现。

  王颖(廊坊师院文学院副教授):白洋淀这片美丽的水域孕育了无数的文人。英国湖畔派代表诗人华兹华斯在其《抒情歌谣集》序言中写道,“我通常都选择微贱的田园生活作题材”,这在世界乡土文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发现,很多地方都是以地域特色为文化底色,在廊坊师范学院成立白洋淀文化研究中心很有必要。

  我选择以“新荷花淀写作”为研究课题,像命中注定的相遇。孟德明、焦喜俊、蔡楠等几位作者的作品,令人产生强烈共鸣,并为之深深感动。作品中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有乡村生活的苦难叙事,有对底层立场、生存困境与精神追求的挖掘,有对冀中平原历史文化的寻根,还有对现代文明的反思,这些都很难能可贵。

  贺莹(廊坊师院文学院教师):大家追古溯今、联系现实,从宏观上对白洋淀进行了探讨,在横向和纵向上打开了很宽广的跨度,这一点非常好。荷花淀派文学有着非常矛盾的美学风格,一方面它写水、水乡,提到荷花淀派,都会提到“情景交融”,它有水的温柔的品性蕴含其中;同时,它的内里又有非常刚强的一面。它是刚柔兼济的,从美学上看,它是矛盾的,又神奇地融合到一起。文化上而言,研究荷花淀派的现实意义在于它非常注重人性美、人情美,有一种政治性与底层风格统一综合起来的时代美感,对现当代人的人文精神有重要的激励作用。

  厘清方向,放眼未来,叫响“白洋淀文化”大品牌

  苗雨时(诗歌评论家):我们说白洋淀的文化传承,不能只是从孙犁、从荷花淀派开始,而是要注意厘清历史文化脉络,打开研究视野,从历史、风俗、文化、宗教,甚至其物产、地理形成等多角度去探究,去发掘,去探析这种文化传承发展到现代最核心的东西,去探寻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及其对这片土地的浸润。完成这项研究,需要做好充分的资料准备,对人员进行有效的配置协调。同时,还要立足长远,争取将之打造成一块熠熠生辉的文化品牌。

  蔡楠(作家):在雄安新区成立之前,关于荷花淀派的研究事实上已经濒临“断流”。近几年,文学创作中有人倡导流派的传承。其实,还有一种文学倾向是“去标签化”,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荷花淀派、对白洋淀文化的研究。

  于我个人而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先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写了一些这方面的作品,后来渐渐形成一种自觉的创作。我认为,研究白洋淀文化,要脱离燕赵文化的桎梏,把它放到更大的视角去观察,通过题材的开拓与形式的创新,用更现代的手法去展现这片梦幻的乡土。

  郭友钊(作家):研究白洋淀文化,首先要做好宏观设计。我们的“水文化”如果细分可以分为泉文化、湖文化、河文化、海文化。白洋淀文化就属于湖文化,它浸润一方土地,滋养一方文化。这片水域是我们共同的文化背景,深入发掘其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黎光
相关报道

主题活动

微信|微博|网友互动

发送邮件: lfwmb2010@163.com
在线交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河北省廊坊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