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河北文明网】 | 【设为首页
廊坊文明网 > 文明培育
文安县滩里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纪实
发表时间:2017-11-06   来源:廊坊文明网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所作的《少年中国说》,寄托了国人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少年如何才能优秀,乃至卓越?

  教育是根本!

  9月8日,文安县召开全县教育工作表彰大会,对2016—2017学年度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及德育工作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值得一提的是,曾在文安县教育系统综合督导评估中,连续十几年排名倒数的滩里镇文教室,荣获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去年,在文安县教育教学综合督导评估中,滩里镇文教室前进6个名次,今年又前进8个名次,进入该县教育系统先进单位行列。

  是什么力量让滩里教育走出全县教育系统排名倒数的“怪圈”,学习成绩、文明程度一路向好?

  教师深学传统文化 正己化人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滩里镇位于文安县东北部,东邻天津、北接胜芳,交通便利,辖15个行政村,面积60.4平方公里,人口2.7万,耕地面积4万亩,以胶合板及相关产业为主,当地百姓生活富足。

  腰包快速鼓起的滩里人,忽略了思想文化教育工作。

  “滩里镇相对富裕,流动人口多,插班生素质参差不齐,本地学生娇惯,管理难度较大。”2014年任滩里镇中学校长的王猛说,刚到任时,全镇178名中学生,只有17人上课。5天时间,发生了5起打架斗殴事件。

  孩子是大人的“复印件”,当地的校长和教师深有体会。东滩里小学校长邢艳说:“学校规定家长将学生送到学校门口,但部分家长执意将孩子送入教室,与值班教师发生口角的现象时有发生……

  滩里镇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在全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推行德育教育、改善教学方式,让学生知礼仪,懂感恩。

  在教育系统引入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统一校长的思想,形成共识,唯有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校园,才能破解教育之困;其次,要引导教师学深学透优秀传统文化;最后,教导学生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

  该镇多次组织中小学校长座谈,探讨在全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可行性。历经5次座谈会,最终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步骤,并组织所有校长到天津蓟县参加优秀传统文化论坛。

  “优秀传统文化真是一剂正己化人的良药。”邢艳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从约束和要求自身做起,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延时半小时下班;深入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定期对教师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培训,全体教师精神振奋。

  自2016年起,滩里镇文教室先后组织7所小学的教师,分9次到山东曲阜儒源传统文化培训基地学习。

  “近期霸州市举办优秀传统文化论坛,我和同事积极报名参加。”邢艳说,从开始的被动听,到如今的主动学,是因为切身感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创新模式各具特色 德润童年

  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滩里镇文教室以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故事为题材编撰的《德润童年》,成为滩里镇小学的校本教材。

  与此同时,“讲经典、读国学、说德行、做善举”成为日常课业,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引向深入。

  各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德育教学模式,开展特色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和课余生活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开展德育工作。

  西滩里小学教学楼二层的开放式图书馆,是该校的“快乐书吧”。学生可以在这里品读文学类、古籍类、历史类优秀传统文化读本。

  大课间,西滩里小学将广播体操音乐改为古乐演奏,学生排列整齐,边诵读《弟子规》边做操。“这是我们在第八套广播体操基础上,改编创作的《弟子规》课间操。”校长张义青认为,把《弟子规》融入课间操,每天既能达到健身的目的,又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谓一举多得。

  东滩里和杨管营小学,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多的实际,分别设置了爱心墙和爱心超市,引导学生捐献多余衣物,为有需要的人无偿提供帮助。“现在是冬天,老师和同学会挑选冬季衣服挂到衣架上。”杨管营小学校长陈娜说。“一件衣服再便宜也需要花钱买,在爱心超市免费领取当季所需衣物,也能节省一些开支。”杨管营村爱心超市对面有个理发店,老板周女士是重庆人,她认为爱心超市的建立对外来务工人员来说是一件暖心的事。

  在中滩里中心小学,崇德向善标语、传统励志故事、国学经典语句随处可见。放学铃声响起,学生整齐列队,井然有序地走出校门,素质之高不言而喻。

  滩里镇通过深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教育教学成绩一路向好的同时,师生的精神面貌也大为改观: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老师心态平和了,家庭和谐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工作积极性全面迸发;过去调皮的学生,如今尊师敬长,回家主动料理家务;过去学习差的学生,如今秉烛夜读,迎头赶上……

  因材施教效果初显 传播能量

  优秀传统文化为德育工作注入新鲜血液,从而带动了整体教学工作。

  然而,传统文化的带动作用远不止这些。

  “推行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虽然艰难,但却收获了很大惊喜。”滩里镇文教室校长于德江说,滩里镇7所小学4000多名学生,外地学生占50%,来自各地的学生在地域文化上存在很大差异,素质文化水平也是千差万别,但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推行得到了一致认可,远远超出预期效果。

  邢飞和帅俊是插班生,也是班里的“小刺头”,这让邢艳格外关注,通过家访,了解到两个孩子的家庭比较特殊,缺少父母陪伴和管教。针对两个孩子的特点,邢艳采取了特别的教育方式。“我经常在他们面前示弱,让他们参与班级和学校的活动。让他们在认同中自觉摒弃不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邢艳说。不久,邢艳的“因材施教”开始起作用,两个“小刺头”变成了“小帮手”,现在不仅经常主动帮助老师同学,在家里还会自觉帮助家长干家务。

  “孩子现在可孝顺我了,帮我做家务,给我捶背,还给我洗脚。”邢飞的奶奶说。

  “家长看到孩子的变化都很感激我们,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还主动跟我们沟通。”对于家长的变化,邢艳深有体会。

  通过“小手拉大手”,从校长到教师,从教师到学生,再从学生影响孩子父母,优秀传统文化的正能量从改变孩子开始辐射开去……建立校园广播站、校园教师群、班级家长微信群,利用各种方式,传播孩子的每一次善行、每一个善举。

  “想让孩子变成什么样,自己先做成什么样,孩子就是一面镜子。”杨小希的妈妈说,她以前只会打麻将消遣,根本不关心孩子,更不配合老师家访。通过微信群看到孩子点点滴滴的变化,她开始反思,改掉不好的生活习惯,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改变了老师,改变了孩子,改变了家长,优秀传统文化的正能量正通过孩子传送到千家万户。(李蓓 王猛)

责任编辑:黎光
相关报道

主题活动

微信|微博|网友互动

发送邮件: lfwmb2010@163.com
在线交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河北省廊坊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