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河北文明网】 | 【设为首页
廊坊文明网 > 家风故事
【红色家风故事】坚定信心跟党走 铭记先辈承家风
发表时间:2021-11-19   来源:廊坊文明网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在这个人们都寄托哀思的日子里,我跟随丈夫,又一次走进曾祖父的墓地,用我们最挚诚恭敬的心,对他说一声:“曾祖父,您好。我们又来看您了。”

  我们用棉布细细擦拭着曾祖父的墓碑,那是县民政部门授予的“抗日烈士”的墓碑,是对那个盛年而逝,捐躯赴国难的曾祖父最大的褒奖。

  少年已立报国志

  曾祖父出生于1905年,家人给他起名“穆希文”,希望他一世从文、文采出众。在父辈的讲述中,我了解到曾祖父是生于书香门第,自幼便喜读书的,尤其喜欢读辛弃疾的词和陆游的诗,我猜想着他每每读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时,会顿生豪情,而读到“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时,也会生发深沉的报国心。也许正是因为他喜欢品读爱国先贤的故事,对那些誓死报国、抵御外侮的英雄人物无比敬佩,少年时代,便树立了男儿当报国的宏大志向吧。

  青年投笔从戎去

  1937年,侵华日军突破永定河防线,沿永清城西南来犯,国家风雨飘摇、时代岌岌可危、百姓流离失所,日军所到之处,肆意烧杀抢掠,在永清域内制造了几十起惨案。

  曾祖父穆希文每日忧思叹息。家境还算富裕的他,把钱粮拿出来接济身边的穷苦百姓。他骨子流淌的爱国热血在腾腾燃烧着。

  当时,他已有一子一女。儿子已经15岁了,女儿尚幼。他把儿子穆荣义叫到身边,和他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我取名希文,但国家动荡、民不聊生,我只有弃文从武、投笔从戎了。我离开后,你要照顾好母亲和妹妹。如果我身遭不测,你当继承我的志向,扛枪抵抗,直到把日本鬼子赶出我们的国土!”他告别妻儿,毅然踏上抗日救国之路。

  当时,永清县内各方力量众多,既有国民党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张汉全组织的“地方抗日武装”,也有朱占魁领导的抗日游击队,还有一些人自发组织的抗日队伍,各方势力鱼龙混杂。曾祖父早就听闻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中国共产党党员都是冲锋在前、敢打敢拼的真勇士,他自然心向往之。

  几经辗转,他加入了我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在部队里担任“文书”一职。虽是文职,但他作战勇敢、毫不退缩,也令周围的同志们深深喜爱和认可。

  他随部队各处奔波,凭借一腔爱国豪情与敌人展开激烈斗争,在当时残酷的斗争形势下,作为一名普通战土,他保持了一个男子汉的铮铮铁骨,一个人民战士的素养担当。

  战士捐躯思报国

  1938年,革命斗争形势更加残酷。“韩村惨案”,日军杀害村民68人,烧毁民房320余间。敌人还开展“合围扫荡”,打击抗日力量。

  曾祖父与战友们驻扎在北岔口村,不料敌军突至,迅速包围了我方部队。在英勇突围的过程中,曾祖父奋力杀敌,也掩护战友撤退,不幸被敌军流弹射中,光荣牺牲了。在33岁的年纪,在正当盛年的时候,他为了自己深深热爱着的这方热土献出了生命。

  他离世的消息传到家中,举家悲痛。我们的祖父,当时只有16岁的穆荣义,抹干眼泪,默默收拾行装,也离开家,追随我们党的抗日队伍而去。临行前,他跪拜在我们曾祖母面前:“我一定要完成父亲的遗志,我一定要战斗到最后一刻,我一定要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再回来。”曾祖母流着泪,抚摸着他的头,柔和又坚定地说:“你去吧!不用惦记家里。”

  红色家风代代传

  祖父穆荣义参军多年,日本真的被赶出中国之后,他退伍回乡,继续自己砍柴种地的农民生活,曾经的烽火岁月成为了尘封的往事,埋藏心底。他教育我们的父亲穆宪增,要踏实肯干、朴实无华、真诚善良。他也教育我们要铭记党恩,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要坚定信心跟党走,传承我们的红色家风。

  而今,曾祖父、祖父都已离我们而去。我们的父亲,一个质朴的都有些粗糙的庄稼汉,牢记家风家训,努力把我丈夫穆会永、大姐、小妹三个人培养成了人民教师。再算上我,一家四口都是老师。父亲总会说:“这次如了咱老祖宗的愿了,你们都是文人。”但是,我们都知道,文人更应明事理、心向上,拥有家国情怀。作为教师,更应明党史,知党恩,用正确思想去教育和引领青年学生,让他们在新时代担起青年之责,扛起国家使命。

  我和丈夫牢记家风家训,积极努力投身工作。二十多年来,一直在教学一线,教主科、当班主任。疫情突袭而来,我俩双双报名,参加志愿者服务队,在搞好线上教学的同时,去小区排查、值守,一天都没有在家休息,为抗击疫情贡献着我们的一份力量。

  《三国志》有云:“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我们的曾祖父、祖父、父亲,还有我们,都是如尘雾如荧烛的普通人,但我们也有一腔忠勇的报国之志,我们愿为社会补益山海,我们愿为祖国增辉日月。位卑未敢忘忧国,无数小我汇集成超强的大我,必会迎来祖国壮阔美好的星辰大海!相信我们的家风也必会代代传承!(永清县文明办供稿 马越讲述)

责任编辑:黎光
相关报道

主题活动

微信|微博|网友互动

发送邮件: lfwmb2010@163.com
在线交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河北省廊坊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