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河北文明网】 | 【设为首页
廊坊文明网 > 红色赞歌
阎力宣:毁家纾难 投身革命
发表时间:2021-04-12   来源:廊坊文明网

  阎力宣(1885-1968),廊坊安次县(今安次区)大沈庄人,1885年出生于地主家庭。七七事变后,阎力宣投身抗日。

  阎力宣1915年毕业于北京政法专科学校,能写一笔好书法。1917年以后,在教育和交通领域任过科长、职员等职务,后来又在原安次县地方上任职。当时,北洋军阀混战,官场中更是尔虞我诈、贪赃枉法,阎力宣不久便辞职回家。

  虽然在家赋闲,受过高等教育的阎力宣却在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卢沟桥事变发生时,阎力宣已50多岁了。他毅然决然地毁家纾难,投身革命,积极组织抗日力量。他联系附近的第什里、得胜口等村群众,把存在民间的枪支凑在一起,建立了抗日武装。这支队伍边宣传、边战斗、边扩充,到1938年春,已发展到500多人。

  后来队伍主动接受人民自卫军北上抗日先锋队指挥,编为人民自卫军北上抗日先锋队游击一路。1938年5月,冀中军区成立,吕正操任司令员,王平任政委(后由程子华继任)。阎力宣率领的人民自卫军北上抗日先锋队游击一路编为“冀中独立第九团”,阎力宣任团长。1938年6月上旬,安次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阎力宣任县长。1938年8月第五军分区成立后,阎力宣任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兼第九团团长,不再担任安次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

  阎力宣在战斗中从不畏缩、不怕牺牲,注重加强部队的政治思想教育,整顿部队纪律。为了抗日救国,他把家中的浮财全部卖掉购买武器支援抗战,把家中的粮食、实物供给军用或救济贫苦农民,把房屋交给村中使用,全家随军过着游击生活。

  阎力宣虽然是出身于封建家庭的旧知识分子,但在参加革命后,认真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很快成为坚定的革命战士。1942年6月,56岁的阎力宣经程子华介绍,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阎力宣襟怀坦白,在整编队伍时,他组织和收编的抗日队伍均被改编,他毫不计较,始终以抗日大局为重。在共同抗战大前提下,求大同、存小异,严于律已,宽于待人,为中国共产党扩大抗日武装,开辟和巩固冀中根据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44年7月,阎力宣到了革命圣地延安。1945年2月延安整风时,阎力宣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新中国成立后,阎力宣曾任中央水利部参事、华北行政委员会法制委员会委员。1954年任北京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北京市第四届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1968年12月1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1979年,北京市委为他在北京八宝山举行了追悼大会,并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记者 张旭青 整理)

责任编辑:黎光
相关报道

主题活动

微信|微博|网友互动

发送邮件: lfwmb2010@163.com
在线交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河北省廊坊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