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河北文明网】 | 【设为首页
廊坊文明网 > 红色赞歌
廊坊铁路,见证祖国发展变迁
发表时间:2019-09-20   来源:廊坊文明网

  历史上,有很多城市的命运因交通而改变。铁路,时代发展的经济动脉,已在廊坊跳动了一百多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本期《廊下听语》特别邀请中共安次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刘建新以及工作人员刘洁,以铁路为角度,带您穿越历史,聚焦廊坊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展示旧中国的屈辱和压迫,见证新中国的发展和变革。

  有人说,廊坊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100多年前,京山铁路在此设站,使得廊坊由安次县的一个偏僻小村逐渐发展为城市。而由于廊坊恰好处于北京和天津两大城市中间,才使得这个小站有了独特、重要的意义。

  义和团掀起“廊坊大捷”

  最先知道廊坊这个名字,是源于“廊坊大捷”的历史故事。由于清政府的昏庸腐败,西方列强划分在华势力范围,华北频繁发生教案,天灾频仍,中华民族在苦难中挣扎。不堪屈辱的中国人民奋起自卫,一场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爆发了。安次县京津铁路沿线村庄的团民更是积极响应。

  1900年6月,当英国海军提督西摩尔率领的2000多名从天津向北京进攻的八国联军乘火车经过廊坊时,安次铁路沿线村庄的团民配合武清义和团以及清军,对联军进行了顽强阻击。他们扒毁铁路,砍断电线杆,沿途阻击,迫使敌军一边修路一边前进。

  6月11日,当火车行至距落垡二华里左右时,早已集结在附近的义和团团民二三千人,在大师兄倪赞清(安次县倪官屯村人)、纪干臣等首领的带领下,高举着大刀、长矛,高呼“灭洋”的口号,与拥有洋枪洋炮的联军展开了激烈的搏斗。在密集的枪弹中,义和团勇士们前仆后继,越战越勇,迫使敌人军车停滞在落垡,难以前进。6月13日,敌军车继续向北进犯,廊坊铁路沿线各村的义和团民应邀聚集到廊坊,在凌晨时分冲向载满敌军的火车。大家积极拥护和支持义和团攻打侵略军,有的扛起农具加入到战斗,有的在战场附近助威。军芦村的义和团勇士在前面杀敌,音乐会在后面奏起《鹅浪子》乐章,为勇士们助威。

  在义和团民众和清军的联合进攻下,西摩尔率领的联军严重受挫,不得不放弃进攻北京的计划,逃回天津。“廊坊大捷”是以安次义和团阵亡1200多人的代价换来的,抵制了联军进攻北京,表现出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强烈民族气节,这种精神一直鼓舞着廊坊人民和千千万万中国同胞。

  打响廊坊抗日的枪声

  1937年,随着卢沟桥的炮声响起,侵华日军开始了对华北的全面攻击。位于京津铁路连接线中间部位,作为北京“东南大门”的廊坊也成为争夺的焦点。

  卢沟桥事变当天,长辛店的铁路工人们立即行动起来,收集器材,赶筑工事,支持驻军官兵抗击侵略者。廊坊的铁路工人在地下党组织的宣传鼓舞下也派代表向国民党驻廊部队请愿,要求他们对日作战。日军军列开向廊坊时,司机、司炉寻机弃车而逃。工人们破坏了杨村大桥等十余里路轨,阻止日军行动。

  廊坊守军二十九军三十八师一一三旅二二六团官兵,在团长崔振伦的率领下,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1937年7月25日,日军在强行轰炸占领北仓、杨村车站后,又从天津方向将装载500余名士兵的军列开入廊坊站,立即在站内布置警戒,修筑工事,并要求中国驻军撤走。中国官兵气愤不已,交涉中枪声骤起,三营长邢炳南率领将士们英勇抗敌。当日夜间,二十九军二二六团大刀队与日军短兵相接,以大刀、手榴弹在车站附近的道班工区院内、屋顶及天桥左侧与日军厮杀血拼,消灭日军数十人。26日凌晨,日军援兵从天津开来,以猛烈炮火向中国守军阵地轰击。27日拂晓,又派来27架飞机分成9组,轮番在廊坊上空扫射轰炸,整个廊坊镇弥漫在一片硝烟火海中。中国守军被迫转移到廊坊以南30华里的安次县城。安次县城的百姓们在县长张汉权带领下热烈欢迎和慰问抗日官兵。27日下午午,经过短暂修整的29军官兵再次向廊坊进发,在午夜再次攻入车站。凭借熟悉的地形和旺盛的士气,趁敌人尚未清醒之际,快速冲向站房、候车室和停在站内的列车,杀得日军鬼哭狼嚎,血肉飞溅。战斗至拂晓,日军除一部分仓皇逃窜和一部分凭借站房负隅顽抗外,记有400余日军被歼。

  编者按

  廊坊车站的抗日战斗,是卢沟桥战役期间中国军队打得最好的一场战斗。一一三旅以伤亡40余人的代价换取了歼敌600余人的重大胜利,显示了中国军民与侵略者英勇战斗的英雄气概。

  日军占领廊坊前后,安次县附近军民与铁路道班工人联手,组成抗日统一战线,开展了阻止敌人利用铁路运输的破路风暴。他们掀铁路、掐电线,阻止日军向北平增兵进犯。因部队移驻铁路北侧,为更好指挥作战,部队积极构筑防御工事,并在万庄、落垡车站两端布置用旧枕木、麻袋包把车站和街市隔离的工事。铁路工务道班向守军战士们传授扒铁路的技术并携带工具示范,用一两分钟就能拆掉一节铁轨。8月21日、26日,先后在落垡、古县两处破路,期间再次得到工务道班的支持,找到了卸铁轨的工具及两端防护与联络的旗语,仅用两个小时就拆除了一大段铁轨,使日军军车受到惨重损失。

  日军对此恨之入骨,肆意抓捕中国人,为其修复被翻毁的铁路。时任廊坊车站道班工长的潘庆,以找不到工人为由拒绝为日军修路,被日军抓捕,投入日军北平陆军监狱(亦称炮局第一监狱),最后被施以酷刑至死。

 

  铁路见证廊坊的压迫和反抗

  廊坊被日军占领后,日军不仅在军事上进行统治,而且在经济上、文化上大肆施行侵略性活动。首先是扩大“绥靖”区域。以铁路及城镇为基地向农村扫荡烧杀,扶持反动汉奸势力,暗设标志物及广告。凡村头墙上画有仁丹盒的即为其占领势力,日军可随意进庄;凡未有此标志的,日军即作为烧杀重点。其次是经济上的掠夺。日军以华北棉田改进会的名义,将廊坊周边各县的棉花集中于北门外的一所大院内,稍事加工,即作为其战略物资,供其侵华使用。在文化和教育上,日军对广大青少年灌输大东亚共荣圈的吞并思想,宣扬皇族应享黄海权,亚洲应种亚洲田,实际是妄想统由日本统治。

  在安次县廊坊铁路一个小学内,有来自北小营、菜豆庄、大官庄、周各庄、廊坊镇的北门及东、西、南大街的学生。除6个年级教师(刘忠、杨世忠、刘毅、王树友、刘景琪、李瑞芝)是中国人,教务主任三木和副校长森岛都是日本人,他们每天都要对学生“训话”,并由校长杨承绪(中国人)给当翻译,让学生唱日本国歌,并威吓学生说不会日语的,将来统统吃不开(意即不能工作)。1943年7月,日军冶铁司令官到廊坊视察,他们让全校的小学生冒着酷暑列队,等待接受视察。

  1945年8月15日,中华儿女经过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和世界人民一道迎来了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廊坊车站送走了一列列装载败退日本人(男女老幼)的军车,迎来了载有中国军队的军列。廊坊周边的市民都跑来参观、欢迎,兴奋不已。没想到,来的不是当年二十九军的抗日部队,而是四川、广西那边过来的蒋匪军。安次县城和廊坊由绥靖区变成了蒋管区。

  在三年的解放战争时期,安次人民继续在反动统治的欺压下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直到1948年12月,辽沈战役结束,东北野战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南下入关。12月13日夜间,解放军进入廊坊,驻安次县城的国民党河北保安第二团(原二十五团)团长蒋子华率官兵1200余人向冀中军区第十军分区投诚,接受改编。地方反动武装有的缴枪投降,有的做鸟兽散,廊坊宣告解放,全镇人民一片欢腾。

  铁路发展助力城市新生

  廊坊解放后,军事接管组的姚光、沈小田等诸同志先后到任,接管了从北京到北仓各车站,并在廊坊站成立了中共廊坊线路总支委员会,沈小田任总支书记。数日后,杨村至丰台的铁路通车,铁路成了人民的铁路,火车成了人民的火车。在支援平津战役的过程中,铁路发挥了重要的运输作用,人民热爱它,保护它,沿铁路村庄的青年组成民兵,沿铁路巡逻,防止敌人破坏。廊坊作为京山、京沪铁路线的必经之地,在解放全中国的伟大进程中,在铁路职工和沿线军民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在抗美援朝期间,经过廊坊的这条铁路线也成为运送志愿军战士、运输军用物资的重要线路。不仅要保证军队的运送跟得上,撤的出,还要严防美帝搞破坏。经过廊坊站开往北京的列车,必须在廊坊严密检查,完成灭菌任务,不得把带有细菌的车开入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廊坊铁路为廊坊经济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当年毛泽东号机车就运行在这条铁路线上。1939号模范机车组、中苏友好号机车组也曾在这条铁路上风驰电掣。安次县北史家务乡大官庄村的胡国江,就曾担任毛泽东号机车组的司机。此后,廊坊站经历了民主改革、经济调整、十年动乱、改革开放等重要历史阶段。

  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撤县设市,廊坊站更是有了飞速的发展。1989年,为适应廊坊不断发展的形势,廊坊车站离开“三角地”,扩大规模,喜迁新址。2011年6月,京沪高铁开通,在廊坊又设立了出京第一站,站名定为“廊坊站”,将原廊坊站改名为廊坊北站。廊坊站建成后,从廊坊到北京南站仅需20分钟,入津时间也大大缩短,加强了廊坊与大城市的商业和信息文化交流,带动和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廊坊交通的发展,为市民出行带来极大便利。

  如今,廊坊名副其实地成为了“京津走廊”,半小时上京下卫,一小时上天下海。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推进,首都第二机场的建成使用,雄安新区建设的宏伟发展,廊坊,这个闪耀在京津走廊之上的明珠,一定会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廊坊都市报 记者 刘建新 刘洁)

责任编辑:黎光
相关报道

主题活动

微信|微博|网友互动

发送邮件: lfwmb2010@163.com
在线交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河北省廊坊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