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河北文明网】 | 【设为首页
廊坊文明网 > 学习宣传
赵德平:拓宽文化改革路 唱响时代好声音
发表时间:2019-02-06   来源:廊坊文明网
【道德模范学习宣传】
赵德平:拓宽文化改革路 唱响时代好声音

  赵德平,国家一级编剧,廊坊市大厂评剧歌舞团团长。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八大代表,创作出《嫁不出去的姑娘》《男妇女主任》《当家的女人》《水墙》等多部影视、舞台剧,小品《大年三十吃饺子》《夸大爷》《半夜猫叫》等在央视春晚等栏目播出。曾获全国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第八届文华奖、第五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四次荣获全国戏剧调演一等奖,六次荣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他本人先后被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全国“三下乡”先进个人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两次受河北省政府通令嘉奖。

  “能够写出让父老乡亲开心地笑、激动地哭、使劲地拍巴掌的作品,是我最大的快乐。”——赵德平 

  立潮头,踏浪歌。

  近日,国家艺术资金2017年资助项目大型现代评剧《秋月》在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唱响,作为“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文化带精品剧目展演”中的精品力作,吸引了来自国家、省、市文艺界的专家和戏迷朋友700余人观看演出。

  该剧由大厂评剧歌舞团创排演出,著名剧作家、大厂评剧歌舞团团长赵德平与著名剧作家兰万玲创作、出品。

  初冬时节的大厂天蓝地绿,阳光明媚,大厂评剧歌舞团的排练室里,演员们正在进行晋京展演排练,优美的唱腔声声入耳。

  “改革开放的这40年,我们是最大的受益者。像《秋月》这出戏,符合这个时代的需要,讲的是以德报怨,弘扬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大厂评剧歌舞团的掌舵人——73岁的赵德平穿着红色外套,精神矍铄,声如洪钟,由《秋月》说开去,回顾剧团近40年发展历程,如数家珍。

  1982年,赵德平临危受命,接手大厂评剧团(大厂评剧歌舞团前身),紧跟时代步伐,大刀阔斧改革,将一个濒临解散的县级剧团打造成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全省第一个农村文化题材影视基地,一批“叫得响、留得住、传得开”的精品力作叫响全国,成为全国文化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敢为人先的赵德平,带领大厂评剧歌舞团从体制改革破冰之旅到乘风破浪,已经走过了近40个春秋。

  截至目前,大厂评剧歌舞团总资产过亿元,年演出100余场,涉足舞台演出以及电影、电视剧拍摄等多个文化业态。

  在赵德平看来,这一路走来,顺应了时代潮流,跟上了改革开放的脚步,历经“农村包围城市”“开始走进城市”“深入全国各地”“开门办剧团”的四个十年发展阶段,大厂评剧歌舞团闯出了一条改革新路。

  第一个十年:“农村包围城市” 

  上任伊始,赵德平提出要“三权”,即人权、财权、剧目创演权,开始了变“国家养”为“闯市场”的大胆改革,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战略。

  1982年,他编排的创作生涯中的第一台大戏——《嫁不出去的姑娘》在大厂农村演出,场场爆满,叫好又叫座。由于全国改革开放刚开始,这个戏跟当时的戏剧风格不对路,在全省会演中落选了。然而,他们没有停下脚步,最终在全省调演中,令人耳目一新的“大厂姑娘”像一匹黑马,包揽了全部七项大奖。1983年,《嫁不出去的姑娘》晋京演出,连演33天,场场爆满。该剧后被拍成电影,红遍全国,开启了大厂评剧歌舞团“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阶段。

  “只有跟上时代的脚步,才不会被落下。我们在第一个十年,最主要的是跟上了改革开放的脚步,顺应了时代潮流。”赵德平说,大厂评剧歌舞团在市场化的道路上,成功迈出了全国文艺团体改制突破性的一步。

  第二个十年:“开始走进城市”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改革开放跨入第二个十年。

  勇立时代潮头,赵德平始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他开始带领剧团走进城市,为中国石油、联想集团等一些大型企业演出,“事先编一台节目让他们看,完全是‘量身定做’,结果十分满意,一下子就演出几十场。”

  20世纪90年代初,传统戏剧出现滑坡,大厂评剧歌舞团面临转型。“当时,有别的团在县里的剧院演歌舞,我去了一看,好多人都在那挤着看,连老头老太太都爬上窗台看,回到剧团我马上调整了我们的演出顺序。”赵德平与时俱进,在大戏前面加了半个小时的歌舞表演,对演出形式进行了大胆改革。

  “艺术要反映社会时代的特征,更要创作出人民需要的好作品。”《水墙》问世后,被誉为“一桌菜,两家吃,城市农村都欢迎”,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全国戏曲现代戏演出优秀导演奖等大奖,并拍成电影,走出国门……

  第三个十年:“深入全国各地” 

  “在这个十年,全国改革开放的步子越来越大,我们剧团改革的步子也越来越大,加快脚步地紧跟时代。”赵德平说,随着电视剧、电影和网络的出现,给年轻人提供的选择更加多元化,喜欢传统戏剧的人群少了,对剧团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面对新要求,大厂评剧歌舞团积极变革,打破了原有的模式,多元化发展,以歌舞“养”戏剧,从评剧到小品、歌舞应有尽有,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民族戏曲,从而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

  在赵德平的带领下,大厂评剧歌舞团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从白山黑水到海角天涯,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原,把舞台搭到了20多个省市百姓家门口,唱响全国,广受赞誉。

  在剧团发展突飞猛进时,赵德平的创作也迎来了新飞跃,紧扣社会热点和时代节拍,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给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带来的深刻变化,电视剧《当家的女人》等多部优秀作品深深吸引着广大观众。

  第四个十年:“开门办剧团” 

  在赵德平看来,要想成为常青树,就得时刻让剧团、让演员处在“生命不息,创新不止”的状态中。

  随着全国文化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大厂评剧歌舞团在管理上迈得步子更大了,大胆革新,“开门办剧团”。演员工资完全按“德、能、勤、绩”四项打分评定,不仅剧团的演员可以走出去,还积极吸纳名家来剧团,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空前提高。人才流动给剧团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不断推陈出新的剧目成为剧团发展的亮丽名片。

  改制后的大厂评剧歌舞团演艺有限责任公司,产业化更趋成熟。作品《孝行天下》《农民工之歌》《西部母亲》等演出均超百场,情景歌舞剧《赶考路上》曾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教材在全省巡演,《太行山上新愚公》成为党员干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全市巡演。如今,新作《秋月》名列“国家艺术资金资助项目”,填补了我市一项空白,一经首演便大获成功。

  紧跟时代前行 新时代新作为 

  赵德平太喜欢戏剧了,除了吃饭睡觉,其余的时间都在工作上。他没休过假,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虽然年逾古稀,但他总喜欢接触新事物,总是强迫自己多学新知识。

  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活得太累、太亏,他却说:“能够写出让父老乡亲开心地笑、激动地哭、使劲地拍巴掌的作品,是我最大的快乐。”

  “我这人天生乐观,什么事都能看得开,始终相信自己,创作什么作品,我心里有数,从不盲目,也不盲从,有自己对艺术的认知,紧跟时代大步走的同时,随时修正自己,检查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还有哪些需要改正的地方,多学习,多总结自己。”谈及这一路走来的心得,赵德平感触颇深。

  踏着新时代的节拍,借势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大厂评剧歌舞团这艘文化舰队正在赵德平的带领下,豪情满怀地扬帆远航,争当全国文化战线的排头兵。《秋月》等一批精品力作唱响全国,中国戏剧小镇正在积极筹建中……(廊坊都市报 记者 张春娥 胡林;图片由大厂评剧歌舞团提供)

责任编辑:黎光
相关报道

主题活动

微信|微博|网友互动

发送邮件: lfwmb2010@163.com
在线交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河北省廊坊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