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河北文明网】 | 【设为首页
廊坊文明网 > 德耀中华
【德耀中华】杨全领: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发表时间:2015-07-31   来源:廊坊文明网

杨全领到企业讲授传统国学(杨洋 摄)

杨全领到村街放电影前给孩子们发放国学图书(杨洋 摄)  

  每当夜幕降临,在文安县滩里镇的村街,人们总会看到许多群众围坐在一个身影和一台投影仪旁,认真地观看中国传统文化影片。这个熟悉的身影被大家尊称为“杨老师”。

  “杨老师”大名杨全领,从小酷爱国学,为人忠厚诚恳,乐于助人,在他身上处处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光芒。

  教之道 贵以专

  杨全领,38岁,文安县大围河乡小围河村人。父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老实本分;母亲身有残疾,嫁到杨家后任劳任怨。在杨全领很小的时候,爷爷因脑血栓瘫痪在床,不久奶奶也因病卧床不起,母亲顾不上身体残疾,全身心地照顾二老,为老人擦洗身子,喂药端饭。空闲的时候,就做些手工活贴补家用。年幼的杨全领乖巧懂事,也总会帮母亲照顾奶奶。奶奶出生在书香门第,时常教导全领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国学经典。母亲和奶奶的言传身教让杨全领从小就懂得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为他日后努力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杨全领有幸参加了全国中华传统文化研习班,更加系统地学习了《论语》、《诗经》等,参观了岳麓书院,走进了毛主席曾经学习过的长沙师范学校,这让杨全领对孝老爱亲,对人与人之间和善相处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学习回来后,杨全领说服了妻子,拿出所有积蓄开办了一所国学幼儿园,他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孩子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大家都不理解,加上管理缺乏经验,幼儿园不久便停办了。

  经济上的损失和大家的冷眼、不屑让杨全领心灰意冷。妻子看见了,安慰他:钱没了,我们还可以再挣,精气神没了,别说理想了,啥都没了。在妻子的鼓励下,杨全领重新打起了精神,和妻子一起打拼,同时也没有忘记弘扬传统文化的梦想。

  经济稍有好转,杨全领又开始了对国学的追求。上次办学失败后,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大家对国学的认知不够,才会不理解他。因此,杨全领到外地拜访名家的同时,还努力邀请这些知名学者到文安讲课,普及国学知识。先后举办活动十余期、小型文化座谈百余期。

  凡是人 皆须爱

  杨全领兄妹三人,作为长子,杨全领孝敬父母,呵护弟弟和妹妹,家里的大事小情,他总是冲锋在前,奉献在先,是父母眼中的孝子,是包容的大哥。在自己的小家,妻子贤惠宽厚,3个儿女乖巧懂事。他的“小儿子”叫佳翔,是领养的孤儿。小佳翔4岁的时候被遗弃,当时生活并不富裕的杨全领不顾家人的反对,把小佳翔领回了家。面对和自己亲生儿子一样大的佳翔,杨全领给了他一样的关怀和爱。

  转眼孩子要上学了,可户口还没落实,相关部门说他违反计生政策不给办理,杨全领急得团团转。后来当地政府得知杨全领好心收养弃婴的情况后,主动上门给孩子办理了户籍,并号召乡亲们学习杨全领助人为乐的精神。

  在接触传统文化过程中,杨全领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2008年,他开始尝试无农药、化肥种植玉米、黄豆、小麦。当时邻居说他傻,本来地就不多,再不用化肥,一家子吃什么?全领说:“咱可以用羊粪啊,虽然没有化肥好用,但既省钱又环保!”每当收割的时候,全领总会捧着新玉米面送给邻居。在杨全领的影响带动下,村里很多人也都开始了无化肥种植和无农药喷洒。

  为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办起了国学讲习班。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举办国学讲习班虽然让很多人接触并喜欢上国学,但毕竟受经费、场地等客观条件限制,于是杨全领又自掏腰包买来投影仪,晚上就在本村及邻村为大家义务放映一些中华传统文化电影,不仅解决了资金、场地等问题,还扩大了受众面,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赞誉。

  己有能 勿自私

  杨全领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以及无私奉献他人的事迹,很快在四里八乡传扬开来。滩里镇作为文安县道德乡村示范镇,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走在全县前列。当前开展的优秀传统文化“四进”工作亟需杨全领这样的人才。于是镇主要领导亲自跑到杨全领的家中,邀请杨全领到滩里镇协助开展传统文化普及工作,并承诺给予一定的酬劳。杨全领的父亲担心孩子心眼实,害怕给单位惹麻烦,反对他去。滩里镇负责人说:“大叔,全领遵纪守法,为人忠厚善良,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把他交给我们,请您放心。”这份诚心感动了杨全领的父亲,同意让儿子去镇里帮忙。同时父子俩也提出一个条件:可以去,但报酬一点也不能要。滩里镇政府只好答应他们。

  4月19日,杨全领到滩里镇政府工作的第一天,他白天就和镇上的同志制定好了传统文化放映时间表,当晚就来到滩里镇富管营村,开始了滩里镇传统文化进村街首次放映。每次放映前,杨全领都会早早地来到各村,和村干部一起选好放映地点,然后带领孩子们和乡亲们一起捡拾周围的垃圾,教大家爱护环境。看到大家累了,他还会自己掏腰包买来西瓜“犒劳”孩子们。放电影的时候,大家有困惑了,他就会耐心讲解。有几天看不到杨全领,乡亲们就会跑到村委会问:“杨老师啥时候来啊?我们想他了。”

  就这样,杨全领白天家里不忙就会到镇上积极参与道德乡村创建活动,和大家一起研究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晚上就到各村义务放电影。妻子有些担心,怕他吃不消,杨全领把她带到镇上,对她说:“你看,领导对我很好,还给我安排了学习和住宿的地方,这下你放心了吧!”看着杨全领有了自己的办公桌,还有崭新的被褥……妻子的眼睛湿润了,她觉得丈夫这些年的付出终于得到了认可。

  有好心人得知杨全领的情况后,有的主动给他钱,有的企业还要高薪聘请他,有的给他父母送些生活费,都被他和家人婉言谢绝了。杨全领的父母说:“全领做的是好事,不图回报!再说了我们还能劳作,不要你们的钱!”当有人问杨全领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时候,他的回答只有十二个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孙宏淑 吴晓松 高原) 

责任编辑:黎光
相关报道

主题活动

微信|微博|网友互动

发送邮件: lfwmb2010@163.com
在线交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河北省廊坊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