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河北文明网】 | 【设为首页
廊坊文明网 > 道德模范
侯桂森:小“金菇”撑起大产业 点亮百姓致富路
发表时间:2024-01-05   来源:廊坊文明网

  2023年12月18日,河北省委宣传部在“燕赵楷模发布厅”发布了廊坊职业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中国北方食用菌知名专家侯桂森的先进事迹,并授予侯桂森“燕赵楷模”称号。

  68岁的侯桂森是土生土长的廊坊人,退休前是廊坊职业技术学院食用菌专业的一名教授,一直搞生物技术,在食用菌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足迹遍及16个省(区、市)1500多个村。退休后,他从大学课堂转战田间地头,扎根山区农村,把100多项新成果、新技术推广应用到太行山区的食用菌产业之中。

  “1992年,我任职大学老师期间,被公派到罗马尼亚交流食用菌栽培技术、开发科研成果。这是我国首次将食用菌技术推广到国外,填补了中国在国外种菇的空白。”侯桂森说。

  看到食用菌的大好发展前景,侯桂森回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着手在廊坊市的农村进行技术推广。通过多年努力,他在廊坊市推广食用菌种植面积总计两万多亩,为十几个乡镇、40多个村街、上万名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使每户年均增收8000元到10000元。

  2013年,侯桂森受邀到阜平县红草河村讲授香菇种植课。“看到当时阜平老百姓的生活如此贫困,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一门心思想着为他们做点啥。”侯桂森思来想去,那就干自己的老本行——种蘑菇。也就是从那时起,侯桂森正式从大学课堂走到了“乡村课堂”,成了阜平县的常客。

  建大棚、种蘑菇、教技术……说干就干。建一个简易大棚至少需要3万元,当时对村民来说这无异于天文数字。于是,侯桂森为村里引进了一家食用菌种植企业,由企业投资建成8栋大棚。在侯桂森的动员下,几个村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承包了大棚。

  菌棒如何照管、大棚何时放风、怎样采菇……面对毫无种植经验的村民,侯桂森手把手地传授技术。两个月后,第一茬香菇出菇喜获丰收,卖了个好价钱,每个大棚平均收入2万多元。看到种香菇能挣钱,第二年,全村大棚数量就发展到了100栋。

  怎么把成功的种植经验推广到全县?侯桂森总结提出了“六位一体、六统一分”运营模式,统一生产菌棒、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回收销售……实行六个环节的统一,农户专心种香菇就能稳稳当当赚钱。

  几年来,阜平县食用菌产业从零起步,发展至2021年10月已覆盖全县140个行政村,建有高标准产业园102个、出菇棚室4610栋,年栽培香菇、黑木耳7500万棒,年产鲜菇耳5.5万吨,每年实现产值8亿多元,群众增收3.5亿元,直接带动1.5万户农民脱贫致富,食用菌已成为当地百姓脱贫的支柱产业。

  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菇农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风险怎么办?2017年,侯桂森和当地保险公司对接,为菇农量身打造“成本价格损失险”。该险种为全国首创,保险费用低,为菇农撑起“保护伞”。

  侯桂森说,2023年夏季暴雨,对阜平的影响较大,当时有很多园区和棚室都被冲毁冲垮,栽培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他和专家团队第一时间查看灾情,提出应对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尽快恢复生产,不影响下一茬的栽培。通过几个月的重建,目前基本恢复正常生产进度。

  食用菌在阜平县扎下了根,但对侯桂森来说,他的工作还没有结束,还不能停下来。“阜平县地处太行山,在太行山周边还有很多山区县,适合发展食用菌产业。”侯桂森说,将来他想以阜平为样板,把太行山周边这些山区打造成食用菌产业带,让更多父老乡亲增收致富。

  如今,阜平香菇已经“走”出河北,销往全国14个城市。2022年,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陪伴“神十五”开启太空之旅的,就有产自阜平的试管香菇种子。

  “我已经年近七十,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传帮带’,把蘑菇种植技术传承给年轻团队,让更多年轻人扎根农村,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侯桂森说。(记者 滕雪叶)

责任编辑:黎光
相关报道

主题活动

微信|微博|网友互动

发送邮件: lfwmb2010@163.com
在线交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河北省廊坊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